当前,湖北正在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赋予十堰“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定位。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十堰实践,务必清楚行动方向是什么,奋斗的目标蓝图是什么,做到方向明、目标清。对竹山而言,建功绿色低碳示范区、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县,就是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竹山实践的美好蓝图,必须立足资源禀赋、明确主攻方向,让竹山的绿色本底更鲜明、城乡发展更协调、民生保障更有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竹山篇章。
一、围绕山林得绿,全力推动绿色“生产篇”
要着力挖掘绿水青山的生态功能、经济优势、资源潜力和产业价值,源源不断地向外释放“生态磁力”,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全面护绿增绿。竹山绿色底色深厚、成色十足。截至2023年底,全县林地面积458.59万亩,有林地面积384.83万亩,森林覆盖率71.66%,森林蓄积量1957.18万立方米,先后荣获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天然氧吧等称号。要深入开展“国土绿化攻坚”行动,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以及森林城镇、森林乡村创建,聚焦重点通道、重点流域,下大力气解决岩石裸露、土壤瘠薄造林绿化难题,全面加强天然林、公益林管护和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守牢林业安全生产底线。
做强绿色产业。青山绿水涵养出的独特气候和土壤,孕育出了竹山这个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和全国重点产茶大县。据权威机构检测,竹山茶叶含硒量达到量0.06㎎/kg至0.73㎎/kg,茶叶品质极佳。要持之以恒推动茶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实现农耕茶园到智慧基地、茶叶作坊到智能工厂、农特产品到知名品牌的完美转身,促进茶旅融合发展,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挖潜清洁能源。能源产业是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关键。竹山县水能、光能、风能资源得天独厚,全县正常运行水电站30座82.96万千瓦、光伏电站55座7万千瓦;全县普查确定抽水蓄能资源站点13个,总装机规模超过1000万千瓦;全县屋面光伏近期可规划24万千瓦、远期可达百万千瓦,地面光伏近期可规划50万千瓦、远期可达百万千瓦,依托90.5平方公里库面可规划水面光伏360万千瓦以上;风力资源丰富,可规划装机50万千瓦以上。要把清洁能源作为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的主攻方向,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聚力打造“风光水储”一体化鄂西北清洁能源产业示范基地。近期稳步推进30万千瓦潘口抽水蓄能项目建设、120万千瓦天池岭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核准,远期谋划好180万千瓦龚家沟、150万千瓦龙背湾、30万千瓦霍河三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积极谋划氢能、空气能项目,形成多能源互补发电体系,推进多元储能融合发展。
二、聚力净水清源,倾心谋划绿色“生态篇”
竹山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汉江最大支流堵河纵贯全境。整治提升水环境,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既是重大政治任务,也是竹山人民的光荣使命。要围绕省市代表行动主题,把水环境治理作为谋划推进代表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开展“五净五美”行动,做到党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代表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河净水美”行动。组织代表围绕《水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贯彻落实情况,实地调研走访城镇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站)和流域、支沟、饮用水源地等,看是否存在雨水污水混流、管网跑冒滴漏、污水溢流直排等情况;看有无违法违规侵占河道和私挖乱采、私搭乱建、乱堆乱倒现象等,推动污水进管、清水入河,全面开展污染溯源整治。
“地净山美”行动。组织代表围绕《十堰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条例》贯彻落实情况,实地调研走访化肥农药市场经营主体、养殖大户、基层干部群众等,看化肥农药是否过量使用,看畜禽养殖专业户和散养户是否建有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健全完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岸净库美”行动。组织代表围绕库区开展实地调研,看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状况和库区水面清漂保洁工作,动员代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群众积极参与水库岸线环境保护、国土空间绿化、裸露山体生态修复,切实增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
“厂净园美”行动。组织代表进园(区)入企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企业生产运营、环境管理和污染风险等,看企业是否存在“散乱污”“脏乱差”现象,是否存在污水废水直排、漏排或不达标排放情况等,推动部门和乡镇提升企业指导服务和日常监管水平,督促企业切实履行环境保护责任。
“户净村美”行动。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动员代表充分发挥先进模范作用,带头参与“十堆十乱”(“十堆”即煤堆、土堆、垃圾堆、渣堆、柴堆、草堆、石堆、砖堆、瓦堆、料堆,“十乱”即乱搭乱建、乱堆乱摆、乱停乱放、乱涂乱画、乱扔乱倒)人居环境大整治、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大清理、圈舍和农村户厕大改建,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擦亮乡村“颜值”。
三、激发文旅活力,用情描绘绿色“生活篇”
文化和旅游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文旅产业相互融合、相互支撑,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新潮向。竹山已发展国家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8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打造了女娲传说、堵河剪纸、堵河皮影等非遗品牌,要坚持以山水为本底、以生态为特色、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聚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
推进全域旅游。以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建设为抓手,实施“景区全域打造、产业全域融合、服务全域配套、社会全域治理、发展全域联动、资源全域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按照4A景区标准建设县城、3A景区标准建设乡村的目标,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配套旅游要素,塑造品牌体系,夯实大旅游产业链基础,全面提升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努力把竹山打造成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知名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
丰富消费场景。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全力补齐旅游配套服务。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完善虚拟导游、VR漫游、智慧导览、预订预约等服务功能。常态开展美食文化活动暨特色餐饮技能大赛,弘扬竹山美食文化,推广竹山美食品牌,繁荣旅游消费市场,做优旅客“吃住行游购娱”全流程服务。精心培育新业态旅游产品,大力推广竹山旅游IP形象,强力制造消费热点,吸引市民游客围观打卡。
讲好非遗故事。推进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及项目建设,积极申报各级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组织开展庸文化、女娲文化、桃花源隐逸文化等地域文化发掘整理、宣传推介工作,布局一批庸文化载体。大力开展非遗进社区、进景区、进校园等活动,推动女娲传说、竹山高腔、堵河剪纸、官渡民歌等优秀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竹山县人大办赵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