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便民服务精细指引地图,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2024-09-18 17:40   竹山县融媒体中心   卢波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2023年7月,商务部等13部门办公厅印发了《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提出: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精准补建网点,拓展服务功能。推广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网点动态地图、“小修小补”便民地图,引导更多点位“进图”,让居民“找得到”。通过数字技术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提升智慧便捷水平。

商务部等13部委发布的《三年行动计划》中指出,考察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有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所在社区是否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内。

顾名思义,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就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

通过这个解释,我们能够看到,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核心任务是,满足社区居民最基本的生活服务需求。

我理解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服务对象明确,即社区或小区居民;

二是服务半径明朗,即步行15分钟左右,大约1公里范围内;

三是服务内容明晰,即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需求。按照商务部的行动计划,就是明确提出的“六个一”。

即:“一店一早”(便利店、早餐店)、“一菜一修”(菜市场、修补服务)和“一老一小”(老年康护、幼儿托管)的“六个一”指导标准,指导各地便民生活圈的建设。

便民生活地图的主要目的就是,当我们生活中急需某种生活服务的时候,能够通过导航地图迅速找到在什么位置。

 

第二部分:绘制推广便民服务精细地图的积极意义

一是满足百姓生活需要。

“一刻钟”既是时间尺度,更是衡量居民生活便捷度与舒适度的幸福尺度。一粥一饭,三餐四季,看似生活“小事”,实则民生“大事”,它浸润着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小到吃饭买菜、快递代收、配备钥匙、小修小补,大到购物娱乐、休闲运动、停车就医……近年来,随着城市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居民对便利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服务质量也有了新要求。

绘制推广便民服务精细地图是满足百姓生活的现实需要。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短视频:

播放短视频,襄阳“小修小补”便民服务地图上线;公共厕所指引地图;

这是2023年12月,“襄阳日报”微信公众号上线了襄阳市“便民服务地图”。

该地图上线后,当地市民只要打开地图,就能找到附近的“小修小补”等诸多店铺。当地的便民服务从业者也可根据地图上的指引添加相关信息,通过审核后,自己的小店便能在地图上显现。让修鞋、配钥匙、裁裤边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

小修小补回归生活,唤起了广大市民的回忆,以接地气的生活服务,让人们感受到了城市的烟火气,更是“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体现。

二是能够提供就业机会。

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本散落街头从事“小修小补”的手艺人似乎消失了。而现实生活中,市民仍需要修鞋、配钥匙、急开锁、换拉链、磨菜刀、电线维修、裁裤边儿、修自行车等各种便民服务。

大多数手艺人是弱势群体,“小修小补”地图让手艺人重新回归,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还可以让他们重新体现自我价值。

三是体现政府治理精细化水平。一方面“小修小补”等便民服务业态的产生是因为群众确实有现实需求,省事方便,能降低生活成本;另一方面在提供修补服务时人与人之间自然的对话,也能有效地消除距离感。从小事入手,从小处着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小修小补”业态规范性地回归百姓的生活,对于提升百姓生活的便利度,提高我们城市治理水平的现代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

参照以上经验,我认为,我县也可以围绕《城市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建设行动计划》部署,从绘制便民服务精细化指引地图为标志,有序推进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以打通竹山县城智治“毛细血管”,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

而就在前不久,2024年7月22日,商务部等12部门办公厅印发了通知,推广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的经验。我觉得,这给我们竹山推行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有了经验可寻。

我们可以从地方官方网站的报道中,能够看到第一批试点城市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

 

第三部分:绘制便民服务精细地图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我县未开展便民服务精细地图绘制工作。一些商业平台(例如腾讯地图、高德地图APP)对县城这些业态收录不全面,影响居民体验。

以腾讯地图APP为例,平台显示竹山县城内修鞋小店1家、开锁小店1家、钟表维修小店1家、家电维修小店9家,无管道疏通小店、电动车维修小店、手机维修小店、裁缝店、配钥匙小店等,与实际相差甚远。

而对比开展此项工作较为成熟的襄阳市,他们城管执法部门整合公厕、停车场、修鞋店、缝纫店、配钥匙店、小五金店、早餐店、自行车修理、爱心驿站等12类便民服务点位数据,上线便民服务地图,涵盖3726个便民服务点,其中包括559个停车场、931座公厕、42处便民疏导点、60个修车店、15个修鞋店、25个配钥匙店、126个小五金店、110个缝纫店、1722个早餐店、66个爱心驿站、45个夜市点、25个露营地等,为市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二是我县目前已经存在的便民服务网点,尚未达到“一刻钟”方便、快捷的目的。比如,以“小修小补”为例,虽然也有固定的网点,但很难找到。加之流动性强的小摊贩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很容易占道经营,这些行为,阻碍了城市的交通,影响了市容市貌。

但是,通过近年的发展,我县也确实在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

我们知道,汪书记到任竹山后,创新思路推进的典型的民生实事,得到了线上线下群众的广泛好评。一是修建了多处临时停车场,如卓尔停车场、城西停车场、桃花源街区停车场等;二是建立了奋斗者驿站,让户外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在忙碌之余有了歇脚的地方;三是老旧小区安装楼道的灯,“照亮回家的路”;四是规范建设菜市场,比如,城西菜市场,东门市场等等。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我认为,就是在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具体体现。

 

第四部分:绘制便民服务精细指引地图的对策建议

1.事先调研。县城管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深入了解群众诉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让传统的“小修小补”成为城市商业有机组成,融入城市生活的肌理之中,真正发挥“小修小补”的便民作用。

2.科技加持。县科技经信、大数据、融媒体等部门在精细化、便利化、智慧化方面出实招,将“小修小补”纳入数字化服务建设,上线“小修小补”便民地图APP,鼓励“小修小补”与“互联网+”相结合,提供网络接单、预约服务等,让“小修小补”的从业者们扎根在一处处便民服务点,让便民生活圈供给更丰富、发展更长远。

3.规范管理。县城管执法、住建、小区物业等部门联合起来,合理利用社区、小区“边角料”等场地,因地制宜为“小修小补”从业者划定经营区域,让其规范、有序吸引其入驻。不得占用盲道、绿化带、停车位。或者在大型商超设立专门柜台,合理利用资源,创新方式。

4.减轻税费。县税务部门在资金、政策上为“小修小补”从业者给予倾斜和扶持。在房租税费上,要给予优惠或减免的适当扶持,让本小利薄的从业者轻装上阵守摊子、搞经营。

5.个性发展。推进便民生活圈不要一刀切,不集中设计门头广告、不强制要求装修风格,鼓励从业者和社区立足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体现社区特色。及时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守住消防安全、生产安全、卫生环保等基本红线。

 

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不仅能够畅通城市经济的微循环,也能够提升居民的生活条件、生活品质,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实体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的物质基础。小微商铺作为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个体工商户串起千万人平凡又鲜活的小日子,承载着千万个家庭创业就业的小梦想,蕴含着消费的大动能,对全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社区是城市生产、生活和治理的基本单元,是服务市民和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城市化进入下半程,衡量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不仅要从大处着眼,通过规模和体量看硬实力,也要从小处着眼,看居民的社区生活质量这样的软实力。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六个一”,看似简单,可“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我们坚信,在以汪书记为代表的县委一班人的团结带领下,竹山,这座秦巴山麓的山区小县城,一定能够办成大事、办成许多大事;也一定能够从一点一滴的民生小事、实事中,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北实践的篇章中,写下竹山浓墨重彩的一笔。(楼台乡张志强)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