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难、停车乱”是当前很多城市的通病和顽疾,在竹山的中心城区尤为明显。坊间曾有“开车进城打转转,找个车位好艰难”的调侃,形象反映了竹山广大市民对停车难的无奈。经统计,竹山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9万余辆,城区现有车辆和流动车辆约2.5至2.8万辆。随着县城区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停车难”逐渐成为困扰市民的“心头结”。停车事虽小,却关乎群众日常出行,与百姓幸福感息息相关。为治好这一“城市病”,通过深入分析调研,我对破解县城区停车难题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场位供给不充足。一是供需矛盾突出。根据住建部《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要求,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宜控制在机动车保有量的1.1~1.5 倍之间。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城区实有车辆和日常流动车辆约2.5万余辆,按照导则最低标准,城区停车位供给总量应在2.75万个以上,而现有停车位仅1.075万个,硬性缺口1万余个。二是因历史原因。老城区和早期建设的小区规划建设车位配建比例较低,车位建设不足,停车设施建设欠账较大;城区大型货车等车辆无专用停车场,挤占了公共停车资源。三是现实原因。因缺少建设用地、建设资金以及投资回报慢等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我县规划建设的大型公共停车场,除黑石钻、卓尔客厅等6个停车场已建成投入使用外,其余多数还在规划建设之中,短期内难以投入使用。
(二)规划布局不合理。一是停车资源分布与车辆保有量不匹配。城区人民路、施洋路等商业聚集区、人员密集区和居民自建房、三无小区停车位较少,甚至无停车场,配建公共停车场较少,新城区五福堂、四季花城等居民小区入住率低,车位租售比例不足30%。二是车位利用率不高。部分地下车库车位只售不租,且出售价格偏高,加之停车收费较高、物业管理不规范,大量车辆停放路边、地上或占用临时停车位,导致地下停车位闲置较多。
(三)引导监管不到位。一是市民有偿停车意识欠缺。过去城区机动车少,就地免费停车成为常态,随着县城机动车数量急剧增长,市民购买车位的少,有偿使用车位的意识尚未形成。二是绿色出行方式单一。因城区公交运营车辆投放不足、站点设置和车次间隔偏长,共享单车投放不足,市民绿色出行不便,多数选择自驾出行,加剧了行车和停车矛盾。三是分类收费机制不全。部分停车场收费没有平衡日间与夜间、出行车与过夜车的需求差别与支付能力差距,收费较高,市民难以承受,出现了车位闲置现象。四是智慧停车系统建设滞后。我县智慧停车系统尚未建成,与停车需求、空闲车位不能形成有效对接,导致大量停车场空置而市民却找不到车位。
二、下一步改进措施
停车看似小问题,背后却是事关民生的大课题。要解决停车难这种带有共性的“城市病”,依靠单一手段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树牢上下“一盘棋”思想,根据群众需求,增加泊位供给,加强系统化精细化管理,才能让市民在出行中多些畅行的“甜蜜”,少些停车的“苦恼”。
(一)系统谋划,科学推进建设。要立足停车供需矛盾,增加停车设施有效供给,使车位供给和停车需求有效匹配,解决好停车位供需时空分布不均带来的结构性矛盾。一是明确目标。坚持规划先行,立足我县机动车停车设施供给不足的实际,加快编制县城停车专项规划,统筹地上地下,合理布局机动车停车设施,建立以建筑物配建停车场为主、城镇公共停车场为辅、道路临时停车泊位为补充的供给体系,确保停车场与小区、商场等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实现“全县一个停车场”目标。二是充分挖潜。对人流量集中的学校、医院、菜场、商场等重点区域,深度挖潜停车空间,通过建设立体停车场、用活边角空间,“挤”出停车泊位,扩大资源供给。三是加大投入。从加快建设、简化审批、用地、价格、税费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政策,为公共停车场、配建停车场提供保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停车场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四是加快建设。在纵横大道沿线闲置土地、棚改征收待用地、待建项目空闲地分片分区规划新建改建临时停车场,增设临时停车泊位;在鱼岭工业园区闲置地、桥东东坡湾收储闲置地临时建设特种车辆、工程车、货运车、客运车专用停车场,用于解决大型车辆停放;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秩序整治,腾退空间场地实施微改造,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棚改征收待建地、边角地合理进行改造,应划尽划增设停车位。
(二)统筹协调,规范资源管理。要建立健全“小车位大民生一场一网”工作体制,规范现有停车资源管理,真正让有限的停车资源发挥作用。一是加强执法监管。加强对临街商铺、菜场停车泊位的管理,引导人民路、纵横大道车辆分流至临时停车场或周边小区开放停车场;坚决整治物业小区地下停车场只售不租,或将停车场、车位挪作他用的违规行为,提高车位使用效率。二是盘活现有资源。清理被挪用、闲置的楼盘小区停车场对外收费开放,提高停车泊位周转率和利用率;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节假日、周末等人流量较多时候有序开放内部停车场;挖掘利用闲置土地或空间资源,建设运营公共停车设施。三是科学设置潮汐车位。在五福堂等商业活动频繁、人员聚集路段、医院和学校等有临时停车需求大的时段性路内设置潮汐车位,方便沿线商业经营活动。四是用好用活价格机制。针对核心商圈、重点医院等区域,运用价格杠杆调节作用,促进泊位周转利用;对供需缺口大、矛盾突出的区域可实行较高收费,供需缺口小、矛盾不突出的区域实行低收费或免费,提升泊位周转率;督促县城区停车场经营主体严格执行价格标准,合理收费,对收费过高超出市场价格、违规收费的停车场所督促整改。五是探索智慧停车平台应用。加快智慧停车管理平台运用,对路段路内临时停车位、公共停车场停车位、配建停车场(含小区、酒店、车站等)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纳入平台统一管理,让市民开车出行点开手机,就能通过“智慧停车”微信小程序查看周边停车场数量及定位,还能准确知晓停车场的收费情况及剩余泊位,实现“人找车位”向“车位找人”的转变。
(三)共建共享,引导文明停车。要加强宣传引导、执法监督,营造“停车应入位,停车应交费,违停应受罚”的文明氛围。一是倡导绿色出行。加大公交、共享单车投入,提高公交分担率,优化公交线网、站点设置,深化智慧公交建设,让人民群众愿意乘坐、方便乘坐,让少开车成为共同选择。二是部门联动开展规范整治。加大对机动车违停现象的监管处罚力度,形成联合执法长效常态的工作机制,对长期占用公共空间且无人使用和维护的报废汽车进行集中清理。三是开展城区公共空间秩序整治行动。整治一批公共场所乱堆乱放以及乱建占地、私自侵占停车场所的违法行为,清理腾退公共空间,因地制宜施划停车泊位。
小小停车位,体现大民生。一次日常的停车,看似普通,却事关民生福祉,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直观的体现,一进一出,一停一走间,是群众安居乐业、幸福生活最真实的写照。只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系统思维,坚持把好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强化责任担当,加强协同配合,着力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升质量,就一定能够治好“停车难”这个困扰人民群众的“城市病”。(大庙乡黄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