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竹山丨文峰漫游

2025-01-24 16:14   竹山县融媒体中心   陈芳

听竹山

听竹山故事

我们为您分享一个故事

留一段记忆

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

今天为您分享的文章题目是:

 

文峰漫游

作者:章治民

 

秋冬之际,大地换上了斑斓的彩衣,有许多绝佳景色不容错过。银杏叶翩翩如蝶,轻盈地在空中舞动;红叶热烈如火,仿佛点燃了整个山林;而柿子,则温暖如灯,照亮了人们的心房。

在擂鼓西河村,矗立着一棵高大的柿树,它约有三层楼高,宛如一位守护神,静静地俯瞰着这片土地。阳光正好,我懒洋洋地猫在树底下,抬头仰望这棵柿树。只见柿子黄里透红,宛如数十个灯笼悬挂在青天之上,它们随风摇曳,美得如梦似幻,让人陶醉其中。

(网络图片)

一个周六的午后,我正沉浸在午梦的甜蜜中,却被突如其来的电话铃声吵醒。朦胧中,我接到了一个游玩之约,来不及洗脸,便匆忙套上衣服,驱车疾驰而去。心中充满了对未知旅程的期待和憧憬。

我们一行六人,怀揣着对柿子的向往,打算前往文峰乡皇城村,去探寻那里的柿子。穿过桃花源街区,我们一路东去,沿途的风景如画卷般展开。经过文峰街,我们直奔皇城而去。然而,越走越偏僻,直到眼前无路,我们才意识到已经走错了方向。打听之后才知道,我们现在身处长坪,而皇城入口早已错过。虽然有些遗憾,但我们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掉头返回,去寻找新的目标。

其实,我们错过的并非仅仅是皇城的柿子,更有来时的风景。在长坪,我们意外地发现了一片世外桃源。这里的山高大而不险峻,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我们来到一处溪流旁,只见溪流潺潺,水溅如云;蓝天之上,白云流淌,好似江河汇入大海般壮阔;山间林海如画,红橙黄绿随意点染,美不胜收。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幅绚丽的画卷中,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越过溪流,我们惊喜地发现了一片柿林。几个妇人正在其中穿梭忙碌,她们或摘柿子、或挑选、或打包,忙得不亦乐乎。看到我们一行人,其中一个妇人热情地递过来一个柿子:“要不要尝一尝?”我好奇地问:“这柿子不需要腌制吗?”妇人笑着回答:“不用,这是脆柿子,直接吃就行,像苹果一样脆甜。”我们欣然接受,品尝着这美味的脆柿子,感受着乡村人家的淳朴和热情。

(网络图片)

不一会儿,朋友们就摘满了一蛇皮袋柿子。这些柿树虽然不高,但柿子口感清脆、香甜而不腻、微涩而不苦。朋友分了我几十个柿子,让我倍感温暖和幸福。

日渐西斜,我们不得不驱车返城。途中,朋友提议去刘家山茶园转转。我恍然大悟,文峰塔不就在那附近嘛!于是我灵机一动,提议去文峰塔逛逛。朋友们欣然同意,于是我们改变路线,前往文峰塔。

我一马当先,沿着林间小路盘旋而上,直抵山顶。不多久就到了停车场,有个朋友迟了七八分钟才跟上。我们拾级而上,来到塔下。只见古意袭心、松风过耳,让人心旷神怡。我感慨道:“我第一次来时还是土路,下着小雨,雾蒙蒙的。”朋友笑着回应:“现在可不一样了,路修好了,风景也更美了。”

来到山头,我忽然看到一条白龙跃然塔顶。渐渐地,白龙只剩下一鳞半爪,风吹云散,一切归于平静。我感慨万分,文峰塔曾经经历雷劫,而今重获新生。这既是塔的幸运,也是我辈的幸运啊!

“治民,来触摸一下历史吧!”朋友提议道。我依旧不敢触碰那不朽的砖石,因为害怕它残存的雷电之力。但我能感受到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厚重感。砖石斑驳,不惧风刀霜剑;石缝之间,一株无名小草绿油油地生长着,十分可爱。它们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更可爱的是朋友的小孩,在塔前摆着各种姿势拍照打卡。他一定也喜欢文峰塔吧?无关文风、无关历史,只是单纯地喜欢而已。这种纯真的喜爱让我感动不已。

 

感谢您的收听。如果您喜欢,请在微信公众号文章下方点击在看、留言,并转发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载“云上竹山APP”在视听栏目中收听,还可以在竹山综合广播调频(FM)96.8兆赫节目中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作者:

章治民,男,33岁,宝丰中学教师,竹山县诗词楹联学会成员。

 

朗读者:

杨宇轩,就读于汉江师范学院,大四学生,现在竹山县融媒体中心实习。爱好摄影,旅行。

 

《听竹山》栏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左右的诗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网在线投稿,并请在标题前注明“听竹山”。本节目文章属作者原创作品,如有侵权,作者自行负责。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