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竹山
听竹山故事
我们为您分享一个故事
留一段记忆
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
今天为您分享的文章题目是
苦乐年华
作者:唐泽斌
大哥出生于1941年,他是我父母的长子。那年父亲35岁、母亲17岁,长子又是男孩,父母希望他长命百岁,于是取乳名:长根。稍大,父亲给他取名唐泽润,希望他泽被万物,丰润人生。
人总是伴着希望成长的。大哥幼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解放前读了三年私熟,解放后又接着上学,1955年便初中毕业了。
那时缺文化人。大哥先后招工到邮局、粮食部门,都因父亲解放前当了保长,上班后又被退了回来。大哥一气之下,回家娶了地主女儿,便专心务农了。
到了1973年,大哥大嫂已是5个孩子的父母了。那时候,大哥在堵河里给生产队木船当艄舩,日子不说滋润,但也过得去。那两年,祸不单行。先是第一年,三儿子在门前掉粪坑淹死了。第二年大哥放下水船时,因河水暴涨,船翻了。供销社损失了一船货,大哥管帐的帐本和运输结算的现金,随水漂去无踪影。为了赔款,把自己的三间瓦房抵给了生产队。到了八月,大嫂带着4个年轻女孩撑船过河磨面粉,船又翻了,她为了救四个女孩,拼尽最后力气,把最后一个女孩送到岸边,自己却淹死在离岸不远的深水中。
△网络配图
有人说,没有在深夜痛哭过,不足以谈人生。大哥岂止是在深夜痛哭,他看着梯子档般的四个孩子,常常是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苦到极时,他就唱山二黄:"人人都说黄连苦啊,我比黄连苦三分,黄连苦能治病,我苦何时见光明…… "凄厉的歌声穿透了夜空,也感动了"上帝"。第二年,驻队干部和大队上安排大哥当上民办教师。这样,他既能照看四个孩子,又有了微薄的收入,能够勉强的养家糊口。
两年后,大哥迎娶了第二任妻子。家中刚有起色,17岁的四儿子,骑车带大儿子到五里路开外去拉柴禾,摔下悬崖,四儿子摔死了,大儿子摔成残疾。大哥受此重大打击,一病不起,一拖十个月,在嫂子的精心调料下,病是好了,民办却教不成了。
面对苦难,大哥虽有更多的无奈和悲哀,但他从不向命运低头。他常说:天生一人、必有一路。只要他不垮掉,家庭总有希望的!
△网络配图
在苦难面前,大哥总是积极的应对。他相信,生活总有阳光普照的那一刻。他凭着苦难中练就的砌将泥工的手艺,一边种庄稼,一边就近打工挣钱。在他49岁那年,盖起了三间土木结构的瓦房。又把两个小女儿培养到初中毕业。
凡事都往好处想,生活才会给惊喜。到了2008年,大哥两个小女儿,在江苏常州发展,已小有成就。她们决定把父母接到常州安度晚年。
转眼,大哥到常州近20年了。他还在帮子女照看生意。一个经受了无数苦难的人,因为无法躲开苦难,反倒成就了他的苦乐年华。
大哥常常对我说:老幺,从大哥一生苦难来看,人呀,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感谢您的收听。如果您喜欢,请在微信公众号文章下方点击在看、留言,并转发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载“云上竹山APP”在视听栏目中收听,还可以在竹山综合广播调频(FM)96.8兆赫节目中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作者:
唐泽斌,男,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十堰市竹山县城关镇人,曾供职于竹山县人武部军械员,乡镇武装部长,乡镇长、党委书记,局长,企业总经理,副县长,县委常委,县政协主席。现已退休。
朗读者:
杨宇轩,就读于汉江师范学院,大四学生,现在竹山县融媒体中心实习。爱好摄影,旅行。
《听竹山》栏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左右的诗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网在线投稿,并请在标题前注明“听竹山”。本节目文章属作者原创作品,如有侵权,作者自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