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竹山
听竹山故事
我们为您分享一个故事
留一段记忆
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
今天为您分享的文章题目是
农田追梦
作者:马立树
在那片被白雪覆盖的柳林乡,一场大雪悄然降临,将大地装扮得银装素裹,宛如童话世界。高山、田野、树木,一切都被白雪覆盖,就连那位于屏峰村马鬃岭的半山腰,也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纱衣。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这片宁静的雪域时,我带着对美景的向往,踏上了前往马鬃岭的旅程。我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因为我知道,在那里,我将会见证一个关于梦想与坚持的故事。
在半山腰上,我发现了那户被白雪点缀的小屋,它静静地坐落在那里,仿佛与这片雪域融为一体。小屋的主人是一对年轻的夫妇,是王军和他的妻子。虽然他们的年龄只有28岁,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成熟与稳重。他们的两个孩子,一个已经上小学,另一个还在蹒跚学步,为这个小屋增添了几分温馨与欢乐。
雪后的寒冷让人不禁想要寻找温暖,于是我们围坐在火炉旁,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温暖。王军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腼腆的娃娃音,却又不失真诚与坚定。他向我讲述了他与妻子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为了这个家庭所付出的努力与牺牲。
八年前的那个春天,王军心中怀揣着一个梦想——他要与现在的妻子携手共度一生。那个时候的他,还是一个青涩的少年,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与期待。幸运的是,那一年,他实现了这个梦想。他们结婚了,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家庭。
然而,生活的压力也随之而来。由于王军的父母离异得早,他从小就深知生活的艰辛与不易。面对两个年幼的孩子和拮据的家庭条件,他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然而,没有技能的他在城市里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收入微薄且不稳定。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总会想起家乡的那片土地和那些纯朴的乡亲们,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与渴望。
2021年的春天,王军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要返乡种烟。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结果。他观察到,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和扶持力度的加大,种植烤烟成为了村里人的致富之路。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回到了那片熟悉的土地上。
起初,王军对种植烤烟一无所知。但他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和好学请教的精神,逐渐掌握了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他深知深耕能高产的道理,于是请来了挖掘机进行机械挖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他还积极参加村里的技术培训活动,向专家请教种植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的烟叶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2022年,王军的种植规模扩大到了18亩。那一年,他的烟叶产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净收入也达到了56000元。当他接过烟站工作人员递来的售烟款时,手在颤抖,心在激动。他感受到了种田人也能活出老板的风采的喜悦与自豪。
然而,王军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深知要想在种植烤烟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就必须不断学习和进步。到秋收结束,王军就到他幺叔家里,商量来年把十几亩土地流转过来,自己准备学着种植烤烟,幺叔答应了。
于是,他开垦抛荒多年的耕地,扩大烤烟种植面积。同时,他积极学习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2023年,王军的种植规模再次扩大到了35亩。那一年,他的收入达到了17.8万元,人生中首次突破了十万元的年收入大关。当他站在那片郁郁葱葱的烟田上时,他的心中充满了无比的自豪和满足。他知道,这一切都是他用汗水和智慧换来的。
2024年,王军的种植规模更是扩大到了46亩。那一年,他的产值突破了23万元大关。当他接过那张沉甸甸的售烟款票据时,他的手在颤抖,笑容在脸上绽放。他说:“运动员的成绩在赛场上拼搏,而农民人的梦想只能在土地上刷新。”这句话不仅是他对自己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宣言。
谈到未来的梦想时,王军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希望能加入中国共产党、向组织靠拢;同时,他也希望能继续深耕土地、学好种植技术,未来有机会从种烟人转变为管烟人。他说:“我热爱这片土地,它给了我生命和力量。我愿意用我的一生去守护它、去耕耘它。”
据悉,王军已于11月25日向中共柳林乡屏峰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他的这一举动不仅是对自己信仰的坚守和追求,更是对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深情告白。
在这个雪域逐梦的故事中,王军用他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梦想与坚持。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农民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他的故事不仅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理想生活状态;更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路、手中有劲、眼中有光,那么无论身处何地、无论面临何种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能够勇敢地追逐梦想、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梦想,在雪域中悄然绽放;希望,在土地上生根发芽。让我们共同期待在这片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涌现出更多的“王军”,用他们的汗水和智慧书写属于自己的梦想篇章!
感谢您的收听。如果您喜欢,请在微信公众号文章下方点击在看、留言,并转发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载“云上竹山APP”在视听栏目中收听,还可以在竹山综合广播调频(FM)96.8兆赫节目中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作者
马立树,男,汉族,中共党员,中国湖北省十堰市人。热衷于诗歌和散文写作,代表作《挣脱贫》《常为粮农捧起一把泥土》《遇见乡愁》等作品,作品多见于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客服端及《中国乡村振兴半月刊》《东方烟草报》等杂志。
朗读者
余皓若,竹山县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
《听竹山》栏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左右的诗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网在线投稿,并请在标题前注明“听竹山”。本节目文章属作者原创作品,如有侵权,作者自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