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近年来,文峰乡锚定“农旅融合新高地 两山实践示范乡”定位,从“山上筑绿、山中兴产、山下富民”三维发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互促共进的乡村振兴路。
山上筑“绿库”,厚植生态底色。创新“林长+检察长”机制推进国土绿化,按“补齐行道树、种满裸露山”思路,深山自然恢复、近山人工补绿,发动农户植树6.8万余株,确保“栽一棵活一棵”。提质发展1.1万余亩茶园,落实“六个三”管护措施,推动茶企走出“武当山+自主品牌”之路。以“林药共生”模式发展林下经济,种植金荞麦、肚倍等中药材1450亩,培育示范点,形成规模化产业格局。
山中兴“产业”,释放发展活力。建成2家大型食用菌生产基地,年产菌棒200万棒,在十竹路、塘湾等片区发展香菇61万棒、木耳28万袋、羊肚菌10亩,申报项目改造产业基地。围绕“山山有茶、村村有果”,打造农旅融合产业带,在原有4000亩小水果基地基础上,改造老基地710亩,栽植桃树、脆李等果树4.2万余株,实现脆红李、枇杷等鲜果年产100万斤。试点种植小香葱,以“合作社+大户+农户”模式带动种植面积达200亩,计划2026年扩至1000亩,打造区域品牌助农增收。
山下富“百姓”,共享发展成果。轻土坪村争取省级资金改造房屋,引进能人开办高端民宿与“共享”超市;修缮文峰塔森林公园,吸引游客参与研学活动。塘湾村杨应义带动30户农户种李树200余亩,皇城村甜脆柿亩产值超4000元,产业示范让群众腰包更鼓。
如今的文峰乡,青山叠翠、产业兴旺、百姓富足,“两山”实践的生动图景正持续铺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雷琪琦 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