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热爱竹山,全民网宣”活动启动以来,竹山网宣志愿者迅速行动,以多元方式挖掘家乡魅力,为即将到来的国庆节长假宣传预热,如今这份宣传热情已渗透到乡村角落、活动现场镜头里的“竹山故事”正持续吸引外界目光。
9月24日,我县桃花源街区女娲广场一派热闹景象。工作人员正忙着用玉米、高粱、南瓜、辣椒等农作物布置全市丰收节活动现场,浓浓的丰收气息扑面而来。人群中,网宣志愿者史金贵手持手机穿梭其间,镜头不断对准这些充满乡土风情的场景,忙着为丰收节活动拍摄宣传内容。
老铁们,我们一起来看看,高粱、南瓜、还有玉米、辣椒,大家猜一猜这是在干嘛?”随着镜头灵活移动,史金贵一边拍摄,一边实时跟网友们介绍活动现场的筹备细节。作为一家婚庆公司的经营者,平日里他忙着主持各类婚庆活动,可一有闲暇,就会漫步竹山街头,用镜头捕捉家乡的点滴变化。从老街的新貌到新区的崛起,从特色美食到民俗活动,他的视频总能勾起网友对竹山的好奇与喜爱。
网宣志愿者史金贵说:“我平常拍摄的竹山,很多人喜欢,我也想通过这种方式宣传我的家乡,来到我们的竹山,来看看这片的好山好水。
”像史金贵这样用“日常镜头”宣传家乡的志愿者,在竹山还有很多,何超则凭借“舞蹈+山水”的独特创意,走出了不一样的网宣路子。他总把拍摄地点选在竹山的青山绿水间,圣水湖畔、桃花源步道、茶园小径都成了他的“舞台”,灵动的舞姿与秀美的自然景观相映成趣。从最初摸索运镜时的生涩,到如今能精准捕捉 “舞蹈动作与波光、绿意的呼应”;从账号起步时仅几十个粉丝,到如今粉丝量破万、短视频多次登上本地热门,何超用三年时间,把个人爱好变成了家乡宣传的 “吸睛利器”。
网宣志愿者何超说:“拍短视频和跳舞是我的个人兴趣爱好,在跳舞的时候,可以展现竹山的山山水水,让外地更多的游客来到竹山。”
如果说史金贵、何超代表了民间志愿者的“热情与创意”,那么县融媒体中心记者、主持人余明明,则用专业视角为竹山网宣注入了“深度与权威”,成为网友了解竹山的“活字典”。工作中,他的镜头始终对准竹山发展的“关键场景”:田间地头里农民收割稻谷的丰收瞬间、景区四季变换的风光特写、活动筹备现场的进展画面;偶尔,他也会走到镜头前,化身“讲述者”,用亲切自然的语气,向网友娓娓道来竹山的女娲文化、绿松石故事,以及黄金小长假期间丰收节、龙舟体验等活动的最新安排。短短两个月,他的账号就涨粉四千多,网友们亲切称他为 “竹山的小灵通和百科书”。
网宣志愿者余明明表示,作为一名记者和主持人,在做自媒体这块是有我们自己的优势的,因为我们参与的活动,本身就带有流量,所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介绍和分享,让更多的人了解竹山发生的事,触摸竹山发展的脉搏,这是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感到很自豪的事。
史金贵、何超、余明明的实践,正是我县实施“百千万网红计划”的生动缩影。为用活社会力量,做大宣传工作“同心圆”,我县充分发挥“热爱竹山”万人宣发核心团队作用,加强与自媒体和网红的共建共享,力争用2—3年时间,构建好“融媒体中心+百名网红+千名通讯员+万名自媒体人”的传播体系,为竹山绿松石产业推广、文旅资源宣传、乡村振兴成果展示等提供更广泛的传播渠道,持续凝聚起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