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竹山
听竹山故事
我们为您分享一个故事
留一段记忆
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
今天为您分享的文章题目是:
探寻真理:突破认知与思维
作者:刘必忠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每个人皆是舞者,于岁月的流转中独自演绎生命的旋律。过往的经历,如一帧帧影像,在记忆深处掠过,唤起我对生活、对世界的深深地思索。我的这些理解与体会,难免存在不足,只因每个人都有认知局限。
古往今来,真正洞悉他人并非易事,能正确认识自己更是难上加难。诚如古语所言:“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老子也曾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识人者易,识己者难。”其实,我们终其一生最艰巨的对手恰是自己,最需要战胜的亦是自己,能否战胜自我,取决于个人的智慧、勇气与决心。唯有那些能够透彻地认知自我、勇于自我革新、怀揣坚定信念与不屈毅力之人,才是生活的智者,活得通透、明智且洒脱。只有极少数人能穿越重重迷雾,不断挑战自我极限,达到觉醒的境界,得道开悟,从而步入更高的人生维度。此等之人堪称圣人、伟人,他们以超凡的智慧与力量,创造伟大成就,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
(网络图)
试看,井底之蛙与井口边上的鸟所见岂能相同?停在树上的鸟与天际翱翔之鸟的视野会一样吗?天上的飞鸟跟宇宙飞船上航天员所目睹之景象又有何差异?我相信,假若谁用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瞄一眼太空,必定能激发出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视角层次不同,所见相差甚远;认知不同,必然导致思维差异,行动与做事方式大相径庭。个人所见所闻、视野理念、行为习惯、处事风格等早已限定在一个无形的框架内,塑造着各自的“命运”。此非人力所能左右,关键在于有无勇气打破枷锁,突破认知思维,改变命运,迎接每一个新的人生起点。
“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凡夫不可语道”,此句出自《庄子·秋水》,意即夏虫未经历过冬天,若跟它谈冬天,它怎可懂得明了?它揭示一个深刻的真理:生活经验与环境的限制,使得人们难以理解和接受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事物。每个人的视野和认知皆受文化层次、教育水平、思考能力与思维习惯的限制。我们每个人都被困在自己的认知茧房里,难以挣脱。即便我写下这些文字,并不能保证自己就不是那夏虫或井蛙。
(网络图)
自古便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之语,小学生都知晓,然现实中却鲜有人能做到,许多人听不进良言谏语,只因忠言往往逆耳,不受人欢迎。即使初衷是好的,有时候不仅达不到目的,还可能得罪人。如是有“吃药不如吃糖,批评不如表扬”的说法。若所言让人不悦,那么最好选择沉默,以免引起误会与冒犯。社会上大多数人并不想听真话,只想听顺耳好听的话,喜欢被奉承,不喜欢之人实属凤毛麟角。
其实很多人终其一生到老都未能活明白。正因如此,我当思索如何努力改变自己。如今,我能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劝告乃至批评,即便话不中听,我也乐意接受,不仅不生气,还要感谢,因为只有勇敢地接受批评,才能在刺痛中觉醒、成长与改变。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压力太大,有心理问题之人日益增多,须练就一颗坚强的内心,方能应对生活的各种挑战。
宇宙广袤无垠,人类微如尘埃,正是这份渺小,才激发了人们对未知的好奇与敬畏,生发了对真理的追求与向往。这也诠释了为何伟人往往谦逊,而蠢材却常常狂妄自大。当下尽管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可是人类在探寻真理、发展科技和探索未知的征程上充满挑战且永无尽头。人需要改变,整个社会亦在持续发展演进变迁之中,“变化”是这个世界永恒的旋律,是唯一恒定的规则。
(网络图)
愿我们在这纷繁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让心灵在智慧光芒中绽放光彩!
感谢您的收听。如果您喜欢,请在微信公众号文章下方点击在看、留言,并转发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载“云上竹山APP”在视听栏目中收听,还可以在竹山综合广播调频(FM)96.8兆赫节目中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作者:
刘必忠,现就职于亨运竹山公交公司,喜欢看书。
朗读者:
余皓若,竹山县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
《听竹山》栏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左右的诗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网在线投稿,并请在标题前注明“听竹山”。本节目文章属作者原创作品,如有侵权,作者自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