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今年以来,县人社局坚持把劳动关系服务站点建设作为打造和谐劳动关系一项重要举措,紧紧围绕群众关注的“急、难、盼”之事,深挖重点领域和乡镇优势特色,打造“3+N”,即3个特色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N个服务事项的基层劳动关系综合式服务新样板,畅通了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
围绕工业园区打造“一站式”服务站点。紧盯通济沟工业园企业集中、具备用工规模等优势建立劳动关系服务站。通过推行“一个窗口受理、一个平台服务、一条龙办理”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实行矛盾调解、法律咨询、社保登记、招聘就业、技能培训等多项业务“一窗通办”。深入企业指导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并签订协议。建立园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组建专业的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并开展集中培训,不断提升劳动关系协调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确保矛盾纠纷不出园区。
围绕人口密集乡镇打造“多元联处”服务站点。依托宝丰镇社会治理中心建立劳动关系服务站,联合政法、公安、法院、司法等人员力量,打造集综治维稳、来访接待、劳动人事争议矛盾调处、网格管理、公共法律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站点,同步设立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派驻宝丰镇仲裁庭,进一步密切仲裁机构与基层调解组织的联系衔接,通过“多元联处”机制保障了人口密集乡镇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围绕重点产业打造“劳务品牌促就业”的服务站点。紧盯绿松石产业发展,依托便民服务中心建立劳动关系服务站。积极发挥省级劳务品牌“竹山绿松石工艺师”示范带动效应,促进劳动力就业创业,不断壮大绿松石雕刻与销售从业人员队伍,实现培训与就业、培训与岗位有效对接,让更多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通过政策扶持,鼓励劳务品牌从业人员自主创新创业,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按规定落实惠民惠企政策,激发劳务品牌就业创业内生动力。加大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力度,及时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提升用工水平,维护企业劳资双方合法权益,为绿松石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据悉,通过“3+N”模式全县已建成特色基层劳动关系服务站3个,开展人社政策宣讲、就业创业培训、劳动维权、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等服务事项40余次,累计提供服务5500余人次。通济沟工业园正在申创“湖北省劳动关系和谐园区”;宝丰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被认定为“十堰市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麻家渡镇商会被认定为“十堰市金牌协调劳动关系社会组织”,同步申创“湖北省金牌协调劳动关系社会组织”,实现了基层劳动关系“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服务”。(刘凯 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