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台乡:香菇采收正当时 反季栽培销路好

2023-09-12 16:40   竹山县融媒体中心   张亚华

今日竹山网消息  9月10日,笔者在双台乡向山村海拔近千米、占地百余亩的政华种植专业合作社香菇大棚基地看到,数十名社员正加紧采摘鲜菇,两辆三轮车将满筐香菇运送到合作社冻库里冷藏,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呈现在眼前。

“成春,拿笔记好,方总那边需要3000斤鲜菇急需发到荆门,黄总那边需要5000斤鲜菇发往武汉,张总这边需将8000斤鲜菇发到合肥……”与外地客户谈订单,搞调度,政华合作社负责人李成福和李成春忙得不亦乐乎:“最近订单爆仓,尽管我们的出库价已由原来的四块伍涨到六块,但还是供不应求,另外还有三家客户需要的合计一万二千斤鲜菇,我们也只能等到三天后才能给他们发货。”

竹山县政华种植专业合作社是由楼台乡李成福、李成春兄弟俩合伙筹建,他俩原在竹山县霍河水库坝下 城关 镇刘家山村蔬菜大棚内种植香菇,因此处海拔低、气温高,每年种植的两季香菇属“大路货”,卖不出好价钱,除供应县城及周边乡镇蔬菜市场外,大部分只能烘干卖到外地,综合效益不高。

为扭转合作社惨淡经营的被动局面,李成福兄弟俩先后对全县8个乡镇、50多个村香菇生长环境进行详细考察,最终发现,双台乡向山村比较优势明显,适合种植反季香菇,这里海拔在900-1000米之间,有条成Y型的沟梁,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30℃,且离双台乡“竹山北”高速路口仅5公里,交通便利,货物出山运距短,如果在这里发展夏季香菇,与市面上的“大路货”之间存在两个多月的时差,利用市场上空窗期,长出的鲜菇能比“大路货”价格提升2-4元/斤左右。

为实现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增收致富,2017年,在双台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兄弟俩将香菇基地从 城关 镇刘家山村转移到双台乡向山村,成立政华种植专业合作社,将村内60多户农民纳入合作社,并流转向山村110亩撂荒地,每年按300元/亩的标准向原承包户支付租金,又投入120万元建起了年制菇棒250万棒的机械加工设备,搭建能满足每季100万棒菇棒上架产菇的固定大棚。

据悉,该合作社每年将消杀点菌后直接出菇的200万棒菇棒分包给5名当地年富力强懂管理的种植大户承包外,另外几十万棒菇棒向周边其他香菇种植大户公开出售。分包户组织社员对香菇生长进行规范管理,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香菇成熟后,各分包户将摘好的鲜菇在合作社冷冻库按划定的区域空间保鲜储存。待鲜菇出售后,按比例提成给分包户,再由分包户向参加务工社员结清工资。该合作社常年雇用社员20人,他们年均劳务收入达3万元/人。关键火口中,会另请打短工社员40多人,每人每年可挣5000元,打工看家两不误。(石濡华 毛天姿)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