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年初县委批转《2022年县政协重点协商议政专题计划》,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意,7月6日至8日,县政协组织考察组(2名主席会议成员、1名政协常委、4名县政协委员,以及县政协办、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人员),赴沙洋县、赤壁市、宜城市,重点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发展、城乡融合等主题进行了实地考察,现报告如下:
一、各地基本情况、主要做法
(一)沙洋县
1.基本情况
沙洋县地处鄂中腹地,汉江中游,国土面积2044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人,辖13个镇、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个港区、1个新区。素有“汉江明珠”“小汉口” “鱼米之乡” 等美誉。考察组一行先后考察了沙洋县天顺风电装备制造项目、汉江沙洋巷建设、平湖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油菜产业发展情况等。
2.主要做法
(1)培育工业龙头。以明弘玻璃、荆玻海龙等企业为龙头,做好精深加工,发展光伏玻璃等特种高端产品,建成中南地区玻璃产业基地;以佳悦新材料为龙头,发展新型多功能性薄膜产业,全力打造中部“膜都”;以天顺风能为龙头,打造全省首家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协同推进园区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布局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土地集约的园区产业发展新格局。
(2)做优农业产业。重点发展“一壶油”“一只虾”“一袋米”“一头猪”“一枝花”工程。连续14年举办了沙洋油菜花旅游节,通过百名网红走进油菜花海等八大活动,与极目新闻深度合作,开展探春实地采访、直播最美春天等系列活动,实现了“油菜花为媒,经贸唱大戏”的目标。
(3)精细谋划项目。抢抓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乡村振兴等机遇,主动研究国家、省级政策和资金投向,高质量策划、包装、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争取汉江沙洋港疏港铁路、汉江沙洋港煤炭储运基地、汉江公路二桥等多个亿元以上项目纳入国家和省计划“笼子”。
(二)赤壁市
1.基本情况
赤壁市地处长江中游南岸,为幕阜低山丘陵与江汉平原的接壤地带,北倚省会武汉,南临湘北重镇岳阳,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国土面积1723平方公里,人口53.3万,辖17个乡镇(街道、场、区)。考察组重点考察了砂子岭开放式公园、老旧小区改造示范社区--华舟社区。
2.主要做法
(1)打造一座有格局的城市。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在赤壁交汇,天然成为京珠两圈、长江经济带节点城市和武汉城市圈重要城市。境内“公、铁、水”立体交通网络完备,107国道、京港澳高速、武深高速、京广铁路、武广高铁纵横交错,长江黄金水道依境东流,赤壁长江公路大桥连通江汉平原,赤壁通用机场正在规划建设,2小时内可通达武汉天河机场和长沙黄花国际机场,5小时可到达全国所有城市。
(2)打造一座有故事的城市。1800多年前,一场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格局,现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国赤壁古战场,用陆逊名字命名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陆水湖风景名胜区。300多年前,赤壁青砖茶从赤壁踏上中俄万里茶道,羊楼洞成为世界的茶业中心,是“万里茶道源头”、羊楼洞为“世界茶业第一古镇”。
(3)打造一座有颜值的城市。整个城市在规划中,山水林湖田草浑然一体、巧夺天工,森林覆盖率51%,空气优良率90%以上,绿色发展指标位列全省二类县市第3位。投资近1.8亿元在城市中心位置建设占地面积586亩,总建设面积39万平方米,绿化率达77.1%的砂子岭公园,该公园集生态、休闲、娱乐、运动健身、海绵示范、人文科普和防灾避险为一体,成为全市居民游玩、健身的理想场所。
(4)打造一座有实力的城市。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19.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7448元和20787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全省二类县(市)第3位。
(5)打造一座有未来的城市。深入实施“一主引领、两带驱动、三区支撑”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培育电子信息、电力能源、纺织服装、赤壁青砖茶等四个过百亿产业,建设华润·赤壁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示范区、汤茶“三产”融合发展区和特色农业开发区,打造“诚信赤壁·未来之城”城市品牌,全力冲刺全国百强县。
(三)宜城市
1.基本情况
宜城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版图面积2115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人,现辖11个镇(街道)、234个村(社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襄阳市级精细化工园区,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等荣誉称号,连续九年获评全省县域名录。考察组先后深入“四馆两中心”、楚都公园、雷河镇七里还建房小区、企业一站式服务中心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
2.主要做法
(1)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编制城乡一体总体规划。立足宜城市良好的生态条件,坚持“有限容量”基本原则,将水资源承载力作为城乡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合理确定城乡发展规模。基本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市域国土空间体系。
(2)完善城市功能,合理布局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优化整合城乡设施资源,转变传统“绝对均等”、低水平重复建设模式,通过“互联网+”等信息化、科技化手段提升城乡设施服务水平。以城乡居民需求为导向,在规划合理预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模基础上,通过对设施空间布局实施刚性和弹性管控,为设施空间落地留有弹性,以适应不同区域和发展阶段的市场性差异化需求。
(3)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企业一站式服务中心。宜城经济开发区作为工业发展主阵地,积极找准工作发力点,探索行政服务社会化方式,于2020年12月,在宜城市经济开发区农新科技产业园成立了企业一站式服务中心并投入运营,构建了“1248”企业服务体系,(“1”是指成立一个专业化的运营主体宜城经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2”是指构建两大服务载体,线上服务平台,线下服务大厅,“4”是指四种主要服务方式,“信息互通、业务代办、资源对接、创新孵化,“8”是指八项核心服务内容,政务服务、社会服务、生产经营服务、生活配套服务、人才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和市场服务等)。实现了企业服务功能“一体化”、企业服务过程“一站式”、企业服务事项“一网通”的目标,服务中心目前已落户1个校企合作基地和7家服务企业,可提供水电气报装、消防检测、法律财税、上市辅导、商务洽谈、直播带货、项目孵化等多元化多层次生产性服务,实现了与金融、税务、市场监管、行政审批等信息数据的交互共享。满足了企业从落地、建设到投产全过程需求,使企业不出园区即可在家门口享受到“一站式”的优质服务。
二、经验启示
1.全域规划是前提。赤壁市坚持全域规划理念,按照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分别明确区域功能,实现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的城乡协调。生产空间既有工业园区,也有农业园区。生活空间既有三产集聚的现代城区,也有田园景色的居民集中区。生态空间既有城区中的园林生态公园,也有乡村中的林网湖面。城市规划既注重融入现代元素,更注重城市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2.产业发展是基础。农业产业必须走规模化、深加工、精加工发展的路子,真正形成产业链。沙洋县把油菜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打造,全县油菜种植面积已达到73.3万亩。充分挖掘油菜的油用、菜用、花用、蜜用、饲用、肥用等“一油六用”价值,支持种植、养殖、加工、旅游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打造“中国最美油菜花海”,2021年湖北省沙洋油菜花节,吸引游客近3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20亿元,赏花经济已成为该县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工业产业必须招大商、招良商。引进天顺风能(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落户沙洋,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0亿,实现税收5亿以上。
3.城乡融合是关键。城乡融合发展是一个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全面融合,宜城市坚持“五化”思路(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城乡要素流动自由化、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均衡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等质化),推动产业、资本、人口、市场集聚,不仅注重工程项目的开发建设和城市经营管理,更注重实现城乡要素融合、居民融合、社会融合和生态融合,最终实现权利同等、生活同质、利益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城乡同荣的发展共同体。
三、相关建议
1.“六镇同城”应聚焦绿色发展,进一步优化整体规划。一是牢固树立规划先行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办公厅《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找准城市定位,坚持前瞻性、高起点、大手笔进行规划,既要借鉴外地经验,更要贴合自身实际,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既要突出“六镇同城”的总规划,又要细化“一镇一子规划”。二是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充分利用竹山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着力打造最适合观光旅游、居住休闲、养老养生的绿色低碳示范区。
2.“六镇同城”应聚焦经济倍增,进一步做强特色产业。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十堰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要抢抓机遇,结合县情,一是做到产业特色化、产业规模化、产业链条化,打造一批有实力的工业项目、发展一批有实力的农业产业、争取一批国家投资公共项目,来吸引资本、人力聚集竹山。二是依托现有山、水、茶、绿松石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发展与之相关联的产业。要依托三个工业园区,着力强化以卫浴、汽配为主的工业经济。三是要推进产业间深度融合发展,各产业间互利互惠、提高质效,形成更大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3.“六镇同城”应聚焦强县工程,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一是当好“店小二”,进一步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借鉴宜城市经验,由经济开发区牵头,以行政服务中心服务窗口重新优化布局为契机,开辟为企业服务的专区,从融资办证、市场物流、人才招聘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一揽子保姆式服务;二是充分借鉴沙洋、赤壁、宜城经营城市的理念,在推进城市建设中,积极创新多元化的项目运营模式,加快培育多元化的城市建设主体,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推动政府购置公共服务,提高城市资源经营效益。
4.“六镇同城”应聚焦民生福祉,进一步提升城市品味。一是在构建核心大城区规划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民生项目建设,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因地制宜建设医养中心、养老中心。进一步优化整合“六镇”范围内的教育、卫生、文化资源,实现共享。二是依托丰富的山体、水体资源,建设城市绿地、湿地,多建亲山亲水,近山近水的口袋公园、城市公园,让市民的生态获得感更强。三是加快公共停车场、农贸市场、文化广场、体育广场、公共厕所等公共项目建设,加快供水、排水、燃气、电信、电力、环卫、防灾等设施建设,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县政协教科卫体和文史学习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