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明创建与共同缔造的融合

2023-01-03 15:24   竹山县融媒体中心   陈芳

文明创建不是一项单一的创建工程,而是牵涉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出的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今年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培训班举行第五次专题辅导班上省委书记王蒙徽指出,要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以下简称“共同缔造”)。共同缔造指的是:“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为路径,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共同缔造”的核心在“共同”,关键在凝聚群众共识、发动群众参与,目的在让群众满意、让群众幸福。实现我县文明创建与共同缔造的融合发展是实现文明城市创建,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必由之路,要纵深推进文明创建,就必须不断拓展创建内涵,共同缔造全域文明。

一、主要做法

(一)下好统筹一盘棋。任何时候组织和党建都是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战斗堡垒作用。始终坚持以坚持建设开拓型的支部班子、学习型的共产党员队伍、长效型的工作机制、文化型的思想阵地、务实型的党内活动为目标。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整合乡镇、县直单位、社区、党员干部、群众力量,调动志愿者参与积极性,形成多方联动、共同推进的生动局面。

竹山县一直将文明创建活动作为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2018年我县成功获得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发出了“首创必成”的号召。如今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实现“共同缔造成为新征程的奋斗目标。

(二)形成共同缔造合力。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广泛收集居民在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小区治理方面的意见建议,引导居民参与,有效提升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主人翁意识。从解决居民的痛点、问题出发,在各个网格小区内设置业委会微信群以及线下双平台。

统筹好机关单位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开展“双报到”下沉活动,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下沉社区,参与“足印社区”志愿服务,在解决居民实际困难的同时,也带动了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

(三)打造宜居美丽家园。通过前期“三认”、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收集“微心愿”等群众关切事项,积极解决群众身边困难,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在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我县累计投入9亿元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持续推进“满园春”“碧水”“阔路”等行动,营造天蓝水清、路畅城美的宜居宜业环境;回应群众需求,改造老旧小区30余个,基础设施修复率、背街小巷亮灯率、市政设施完好率均达到100%;持续开展“清朗人行道”“清朗楼梯道”等集中攻坚行动,优化人居环境。常态化开展党员下沉社区、干部职工入店入户包保等志愿服务活动,与群众携手营造美好生活空间。

(四)发挥群智共谋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动员作用、党员示范带动作用、群众主体作用,广泛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户户走到等志愿服务活动,定期召开业委会,利用自治组织收集民意、开展活动、化解矛盾。通过一系列的“评一评”“议一议”,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在小区设置“红黑榜”,定期开出“精神”罚单,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此外,将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纳入“十星级”系列文明创建测评体系,创新形式实现了“网上评十星”,不断推动文明实践和十星创建深度融合。启用“竹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志愿汇”,方便群众点单、所站派单和志愿者接单,实现志愿服务信息化管理。

(五)涵养社会文明风尚。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持续开展文明创建足印社区、文明交通劝导、倡导公筷公勺等活动,广泛宣传《文明竹山30条》,将具体的文明行为和处罚作出明确要求,对社会治理和公民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引导市民遵守文明守则,养成文明健康好习惯;教育引导群众参与道德楷模和身边先进典型评选,多种形式拓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身边好人”等活动的榜样效应,自觉对标对表、整改落实,深入推动移风易俗,以先进弘扬时代精神,给广大居民树立道德榜样,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二、当前面临的困难

(一)群众主动创建意识不足。人民城市人民建,创文的关键是激发广大市民的内生动力。但发动群众不够、群众参与不够,仍是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创文工作还是党员干部在唱主角,多数群众依然习惯于当旁观者。

(二)创建的内容和形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在过去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受时间和志愿者数量限制大都以小区和路长制为中心开展活动,与传统文化、节日庆典、本地习俗等结合不普遍,对群众吸引力不够。

(三)借“智”创建力量不够。新时代,智慧城市创建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受地域环境、基础条件、科技力量制约,我县在开展文明创建时,云平台效用还不够明显,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数字文明建设上经验和力量较薄弱。

三、几点建议

(一)激发“全民创建”动力。要推动更为广泛的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找到“最大公约数”,把“要我做”变成“一起做” ,集中群众智慧。依托“红色物业”建设,带动群众参与度,将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安全隐患排查等日常事务,通过线上征集居民意愿结合线下走访调研,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与社会公众的沟通;要培育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头雁”效应,将小区内的常住居民、退休党员干部等年富力强的同志,经过志愿者岗前培训,发挥社会组织作为第三方力量的作用;老旧小区也可以借鉴其他样板社区做法,由当地有能力有担当的居民牵头组建物业公司,担当社区物业“大管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

(二)创新“多元”活动形式。提升文明程度和文明素养对于居民和社会来看是需要耳濡目染,久久为功的,不是一时之功更不能一蹴而就,要想吸引更多群众主动参与,要创新活动方式,量化日常行为举止,广泛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增强居民的环保理念、文明自觉意识,引导市民自觉维护身边环境。比如我市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通过引入居民自治的积分制管理,将居民公约内容细化成10条正面加分清单和10条负面扣分清单,平均每两个月,各党支部召集考评组入户开展一次全面量化考评,对各家庭及其成员行为和综合表现进行量化打分。各家庭每两个月可将积分在社区超市集中兑换一次物质奖励(1积分稍大于1元人民币),大大激发社区生态建设活力。

此外,还要扩大宣传力度,结合信息时代的优势,通过微视频、公益短片、直播街访等新方式,将年轻群体或关键少数作为主力军纳入到宣传队伍中来,增强宣传的感染力。

(三)提升“智慧创建”水平。我县目前通过重抓“一个中心一个平台”建设,着力发展智慧城市应用,提升了高治理效能。在今后的“文明创建+共同缔造”进程中,可以进一步增强“数字文明创建”管理平台建设水平,将各类文明行为、系数、测评、精神罚单等要素与平台相结合,提高创建效率,整合网格中心、综治中心、邻里平台,打造智慧治理指挥调度体系。从“公共安全”、“社区治理”、“民生服务”、“抗疫管理”等多个维度出发,不断丰富“数智文明大脑”的综合分析能力,为文明创建和共同缔造加上“智慧”的翅膀。(竹山县人才服务中心 周亚东)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