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一条条产业路蜿蜒进田间地头,一处处生态小景点扮靓秦巴山里的美丽乡村。在十堰市竹山县秦巴山里,柳林乡用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实现产业振兴赋能富民强乡。
柳林乡辖6个行政村,2996户11089人。乡村振兴期间,该乡坚持持党建引领,强化产业支撑,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引领和保障作用,使得产业兴百业兴。
生态兴则文明兴。该乡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扎实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增绿护绿,厚植生态底色。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品质实施林相季相改造、石漠化治理、集镇绿化等项目。选聘生态护林员290名,规划生态公益林36.5万亩,天然林停伐25.4万亩。
该乡以文化振兴筑牢思想保障。成立150人的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刘学举孝老爱亲志愿服务分队,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功能,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破除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净化社会风气;挖掘辖区历史文化、名人乡贤,整合清廉素材,成功打造本土特色清廉文化品牌。
组织兴则社会兴。该乡抓住组织振兴提供强力引擎,紧扣“抓好党建促发展”主题,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狠抓“共抓大保护、当好守井人”党建示范村建设。常态化开展“两学一做”、党史学习教育、岗位大练兵等系列活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31人,选拔使用村级后备干部21人,发展党员20人,6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均突破30万元,扎实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精准有效助企纾困,为群众排忧解难;同时持续优化提升全乡人才组织体系、平台体系、服务体系,分类分层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在烟叶、中药材种植等产业链上成立2个乡级办公室,培养产业骨干40余名;围绕全乡主导产业,打造了一批功能齐全、配套完善、各具特色的产业平台,开设党务讲堂一个、农民夜校一所,全面提高人才对乡村振兴的贡献率。
“全乡聚焦重点产业,紧紧围绕“一主四辅”产业布局,推动主导产业扩规强能、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全乡年均落实烟叶面积12000亩、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14000亩,巩固竹产业352亩,生猪7447头,蜜蜂2500余箱,土豆7400余亩。柳林腊肉、柳林蜂蜜、柳林土豆等特色产业逐渐形成品牌,产业链条持续延伸,拓宽了群众稳定的产业增收渠道。”该乡乡长甘成东如是说。(许海涛 张洪波 何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