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竹山|城门洞外往事多

2021-03-30 14:42   竹山融媒体中心   王泽昆
听竹山,听竹山故事

我们为您分享一个故事

留一段记忆

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

今天为您分享的文章题目是:



城门洞外往事多

作者:柯青山


  我是《今日竹山》的老粉了,通过它时时刻刻关注着家乡的趣闻雅事。2021年3月9日,我读了“听竹山”节目中王强同志的《关于后山的回忆》,觉得写的很好,突出了变与不变,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同时这篇文章把我的情感也带入了童真年代。
  竹山县城虽然小,却很有历史。自秦设县,择地选址,围地造城,朝代更迭,战火蹂躏,屡破屡起,沿袭不灭。县城初始有四门,东曰迎宾门,西曰广泽门,北曰观澜门,南曰迎恩门,四门中唯南门留存下来。多少个春夏秋冬,城门洞里来往行走的人不计其数;一代又一代,城门洞外留下了许多乡愁的故事。

  城门洞俯视堵河,下南门坎过外城门,即来到河边。过去的南门码头热闹非凡,那时堵河上百舸争流,木排连绵,嘹亮的船工号子动人心弦。河岸沙滩上堆满了木材、杜仲皮、山竹。由于城内千家万户用石煤取暖做饭,燃烧后的煤炭渣子就倒在外城门前的河滩上,不到半年时间就形成巨大的煤炭包,每年堵河涨洪水,堆得像小山一样的煤炭包,瞬间便冲刷的干干净净。

  每当堵河涨水,就会冲官渡,打南关,满架洪水波浪滔天,堵河里大树、生猪、杂物随洪水向下飘走,似乎要卷走一切。1980年夏季,堵河涨水,南门河的渡船强行摆渡,不幸在河中翻船,死亡二十多人,造成骇人听闻的惨剧。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堵河上架起了大桥,兴建了水库,两岸群众出行更加便利,千年水害变万年水利,人民的生命财产有了根本保障。

  文革以前县城还没有自来水,住在县城里的各家各户,每天下河挑水则是常规任务。我12岁时,就开始干家务活,倒煤炭渣子、下河挑水是我份内职责。其实下河挑水还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堵河涨水后,河水十分浑浊,不能饮用,我们就找一处沙滩挖水凼,待浑水过滤干净后,用胡芦瓢滔起清水装满木桶挑回家。那时的南门坎天天都是湿漉漉的,有好多爷孙俩、奶孙俩下河抬水吃,吭哧吭哧地走在南门坎上,看到让人叹惜。

  城门洞外的南门坎虽然陡峭,但它是一条通往县城的近道。清晨,南门菜农进城卖菜要在此歇肩;上午,菜农挑大粪过河要在此歇脚;晌午,众多老年人则聚集在城门洞里乘凉聊天。现在的城门洞没有过去那样高大,其原因是大街修路时垫高了两尺。
  一年一度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竹山县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堵河架起了座座桥梁,天堑变通途,城内街道四通八达,人们出行更加便利。城门洞还是那个城门洞,只不过失去了过去的喧嚣热闹,成为一个人们记住乡愁的地方,它见证了堵河两岸的历史,见证了老县城的蜕变,更见证了家乡脱贫摘帽的奇迹。城门洞作为竹山县城唯一的历史古迹,我们应该把它保护好。
  在此赋诗一首,以慰平生:
人生七十古来稀,
峥嵘岁月显坚毅,
老当益壮不减志,
笑看神州遍红旗。
老家变化心欢喜,
山青水秀话中提,
歌颂党的政策好,
江山永固万年期。

  感谢您的收听。如果您喜欢,请在文章下方点击在看、留言,并转发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载“云上竹山APP”在视听栏目中收听,还可以在竹山人民广播电台调频(FM)99.1兆赫文艺节目中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作者:

  柯青山,现年70岁,出生于竹山县城辕门街,中国工商银行竹山支行退休职工。


朗读者:

余明明,竹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听竹山》栏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以内的诗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网,并请在标题前注明“听竹山”,也可添加QQ:441409997,在线投稿。本节目文章属作者原创作品,如有侵权,作者自行负责。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