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竹山|农家书屋,乡亲们的追梦家园…

2021-07-05 16:12   竹山融媒体中心   王泽昆
听竹山,听竹山故事

我们为您分享一个故事

留一段记忆

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

今天为您分享的文章题目是:

农家书屋书飘香

作者:晓宇

  午后,和煦的阳光投进屋内,二十多平米的农家书屋里,2000多本书安静地摆放在两侧的书架上,几位农民正认真地查阅自己需要的资料。对村民来说,有空去农家书屋读书、借书,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网络配图
  一本好书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笔可贵的财富。读书看报对城市里的人们来说,早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但在一些偏远的农村,书却是少见的奢侈品,有些农民或许一辈子也没读过一本书。  
  我们三台乡的农家书屋,如屡屡春风扑面而来,如缕缕阳光照耀心田,如朵朵鲜花开遍乡村社区,清新馨香。  
  作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农家书屋仿佛是村落中燃亮的一盏盏灯。对村民们来说,曾经一本难求的“致富经”,如今成批地送到了面前;曾经让农村孩子犯愁的课外读物,如今近在咫尺。 
网络配图
  书屋的灯光点亮了小村的夜,孩子们的欢笑声打破了村委大院沉积已久的静谧,小村的夜不再孤寂,人们的生活也不再单调。
  书屋不大,也不气派,但里面很安静,书屋的主角,一个长长的厚重的书架背靠着墙壁,格外显眼。书架上贴着分类标签,有“文学类”“历史类”“农业技术类”“杂志类”等等,每一栏都被塞得满满的。四周的墙壁上,还贴着读书标语:“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等。在书屋的正中,宽大的桌椅,为书屋增添着暖意。每每置身其间,我都感觉像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温馨。  
  这里的书,是通过各种渠道筹集的。每当我小心翼翼的抽出一本,捧在手里的时候,浮躁与烦乱都会在顷刻间消弭无踪。读书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这小小的书屋,也成了我心灵的圣殿,思想的驿站。  
  因为这书屋,让我们本来贫瘠的土地有了希望的春雨;因为这书屋,让渴盼春雨的幼苗有了知识源泉的哺育;因为这书屋,让闭塞的心门照进了智慧的光芒。生活中没有了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人生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农家书屋就是给我们知识的太阳,朋友们,让我们一起享受阳光,让我们一起在农家书屋的乐园里快乐每一天!  
  自大家开始去农家书屋读书籍报刊、看科技光碟,以往打牌闹事的人少了,谋划发家的人多了。 那些稍微有点文化的老人,没事的时候,就到书屋坐坐,带上老花眼镜,看看书,也乐在其中。

  农家书屋书飘香,乡亲们通过书籍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知识,看到了差距。农家书屋就是农村文化阵地的星星之火,它让小村发生了静悄悄的变化,变得更加文明与和谐。

  农家书屋,是乡亲们的追梦家园,乡亲们身边有触手可及的充电站,越来越多的村民爱上读书。农家书屋,已渐渐成为乡亲们增收致富的“引路标”和“智囊库”。通过在书籍的海洋中充电,不少乡亲都找到了致富的新思路。


  感谢您的收听。如果您喜欢,请在文章下方点击在看、留言,并转发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载“云上竹山APP”在视听栏目中收听,还可以在竹山人民广播电台调频(FM)99.1兆赫文艺节目中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作者

  夏宇欣笔名:晓宇,爱好文学,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偶有小文发表于《人民日报》《扬子晚报》《安徽日报》《旺报》《厦门晚报》等报刊杂志。

朗读者:

  杜登艳,竹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听竹山》栏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以内的诗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网,并请在标题前注明“听竹山”,也可添加QQ:441409997,在线投稿。本节目文章属作者原创作品,如有侵权,作者自行负责。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