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理想高于天

2020-07-31 11:32   竹山融媒体中心   袁平凡

革命理想高于天

——延安学习心得


杜余荣


怀着崇敬的心情,带着急切的渴望,踏着先人的足迹,零距离感触历史、探寻密码……

无数次心潮涌动、思绪万千、夜不能寐……

人为什么活着、活着有什么意义?

党因何而生、因何而兴、又因何而使天下归心?

延安之行、延安精神,给了我们信服的解答。尤其使我对习近平总书记“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论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理想信念究为何物?

刘志丹,遭受70多次革命的失败,九死一生、屡败屡战、百折不挠,他在入党誓言中写到,共产党员就是要“奋斗到死”。张露萍,身陷囹圄,斗志坚强,在狱中顽强斗争四年,始终守口如瓶,英勇就义,年仅24岁……“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这就是当年仁人志士和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源自内心深处的自觉选择,是坚定正确的理性认知,是誓死不改的目标追求,是坚若磐石的精神支柱,是感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千秋万代、颂唱不绝、永不过时!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说法,理想信念,是胜利之“钥”,是精神之“钙”,是做人之“本”,是思想“总开关”,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就是“初心使命、责任担当”。

二、理想信念从何而来?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是历代哲学家们极为关注和讨论的人生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月8日的日内瓦高级别会议上也提出:“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来向哪里去?”的问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我们共产党人必须始终考问和回答的问题。

中共中央何以落户陕北、要干什么?答案聚焦两个字“抗日”。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无论是14年的抗战爆发,还是7年的全面抗战爆发,为什么战争的地点没有在国家边界上展开,而是在中国的内陆?这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我们常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个运不是什么好运,是国家最黑暗、民族最无望的时候,一批人挺身而出,他们一无所有,只有一腔热血。

共产党人就是为“难”而生、为“战”而生,若无困难,还要共产党员干什么?但他们为什么“一无所有”,只有“一腔热血”,竟敢“挺身而出”?

“多数人因为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为相信而看见”。真正的共产党人,就是少数有信仰的人,他们相信“星星之火可以僚原”。但是,这些极少数人,必须把这种信念传递给更多的人。延安的13年,就是很好地提出、构建并很好地实践和完成了这一历史性的改造,正是这种改造,锻造了一支有着共同理想的革命队伍,才有了改天换地、摧枯拉朽的磅礴之力,继而走向光明和胜利。

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就是在这样的艰难历程中锻造形成并坚持发展起来的。这是从党的整体而言,就个体来说:

信仰的坚定源自理论的坚实。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长期保持读书的好习惯,力行“耕读不辍”的文化传统,被当地人称为“窑洞里的读书娃”。同习近平一同知青的雷平生说:“近平思路宽广,思想活跃,分析问题能力强,这同他刻苦读书、学习分不开。他在陕北劳动期间,数年如一日,保持着刻苦学习的习惯。”著名作家路谣也说:“近平比我小4岁,书比我读得多,知识比我广得多,志气比我高得多。”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他读书最大的特点是,不带任何功利性、博览群书、都是经典名著,“如同与大师对话”,正如古人所说“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尤其十分注重马列著作的学习研究,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精髓。2013年,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曾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党自成立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

此刻,使我联想到,马克思当年,25年刻苦功读1500多种书籍,记录了100多本笔记而著书《资本论》的情景。毛泽东三赴岳麓书院、多途求学、边战边学,尤其是延安时期大量的攻读、讲学、著述的情景。

伟人同出一脉,信仰由是坚实。伟人也是常人,历史昭示后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源自坚实的政治理论修养。

三、理想信念向何而去?

延安的13年,是中国共产党战转乾坤、艰苦抗日、统一思想、赢得人心、走向光明胜利的13年。

这一切,源自哪里?我以为,源自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犹如星星之火点燃燎原之势。

燃向何方?延安精神和延安实践便是理想信念“大趋势”图景的充分体现。

信仰聚集,灯塔指引,四水归池,一所所大学体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信仰领袖,挥毫提词,一个校训、实事求是,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精神品质、思想路线,教育和统一了全党、全军的思想。

一种信念,一个号召,一首歌、《南泥湾》,唱出自己动手、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一个人民史观的信仰,对一个普通战士的尊重,一个讲话、一篇文章、一个宗旨,赢得了人心、赢了得天下。

四、党员干部何去何从?

七天的延安学习,目的就是要找准自己的方位,校正自己的航向。

站在一个大的历史方位上,我们正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

延安13年,是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中国千百年未之大变局”,用信仰的力量所汇聚的磅礴之力,挽救中华民族于生死存亡之际。

今天,中国共产党人又一次面对的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能否应对变局,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走进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是最好的“营养剂”。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再次以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责任担当的非凡实践和现实感召力,汇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唯此,别无他途。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一国家、一政党如此,一团体、一个人亦如此。

“生存还是毁灭”?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延川县梁家河村这个陕北贫脊的黄土地上,身处困境,不断学习与思考,努力寻找莎士比亚所提出的这个人生问题的答案,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我的人生信念。

从一个全方位的人生视角,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人生时时刻刻都处在“生存与毁灭”的边缘线上,只有不断地学习实践,不断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始终把自己的人生与正义的、集体的即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与时代共光辉,人生才有意义。

作为新时代党的一名宣传战士,生逢其时,更应当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准方向,坚守信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宣传业务各项本领,以“无我”、“担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创新精神,投入到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凝聚共识、共筑复兴梦想的伟大事业之中。

(作者系竹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