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助力贫困农民增收的思考

2019-12-17 09:08   袁平凡

  产业扶贫是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重点,是建立贫困群众增收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探索产业扶贫,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途径显得非常重要。

  一、贫困农民增收的情况调查

  最近,我先后到竹山县城关镇刘家山、高家庄、桥儿沟、虎山四个村的20户农民家中,对当前农民关心的热点、难点,尤其是如何脱贫奔小康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了解到,这些村组的农民吃粮、用水、用电、行路难等问题基本解决,在产业扶贫、脱贫致富过程中,奔小康愿望十分强烈。

  刘家山村402户1923人,是全镇茶叶生产和反季节蔬菜专业村。近几年来,全村生态有机茶生产面积达到3000亩,在2017年调整产业结构中,发展反季节蔬菜120余亩,仅茶叶和蔬菜二项,农民人平就收入1400多元。今年,该村又将户平种植反季节蔬菜扩大到1.5亩,户均养猪增至4头,养土鸡增至30只,加上一部分黄羊养殖户出售黄羊收入,预计年底该村人均增收可达到2000元左右。调查显示,在农民增收项目中,种养业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项目。在调查的20户农民中,有18户家庭90%以上的收入都是来自种养业。调查表明,农民想致富、敢致富的意识明显增强;对土地确权后,立足市场大做土地文章,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群众很有信心。

  产业发展项目选择和实施差异导致农户之间发展不平衡现象普遍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坚持种植洋芋、萝卜、反季节蔬菜和养殖黄羊、生猪、土鸡等的农户,其收入相对稳定;没有把种养业放在重要发展位置,今天办瓦厂、明天开商店、后天跑运输等的农户,其收人波动性就相对较大。而缺乏市场判断能力,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缺乏敢闯市场的冒险精神,缺乏科学技术,缺乏龙头企业和缺乏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则是影响这些城关镇农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主要原因。

  二、贫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从竹山县城关镇的实际情况来看,贫困农民增收主要是通过以下四条途径:

  第一,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去年以来,全镇累计落实种养殖业产业扶持364户,奖补资金达600万元;扶持贫困大学生120人60万元,医疗救助1800户3200人,救助资金540万元等。为了巩固农村税费改革和精准扶贫成果,还实行了涉农收费公示制、农村报刊征订限额制、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等制度,使得涉农收费行为得到了规范。

  第二,做好基地板块建设。从目前情况来看,以刘家山村、高家庄为主的有机茶叶板块,以刘家山村、虎山、窑沟村为主的高山无公害蔬菜和低山大棚蔬菜板块,以刘家山村、桥儿沟村、迎丰村为主的中药材和食用菌板块,以桥儿沟村、莲花村、桥东村为主的干鲜果板块和全镇性的畜牧业经板块已初具规模,成为农民增收的途径之一。近几年来,全镇茶叶总面积达5000亩,建成了以霍河、堵河流域为主的生态茶叶走廊;新发展蔬菜3000亩,建成专业蔬菜基地2个;新建核桃、杏李等小水果基地3060亩;新建食用菌基地7个,发展食用菌70万袋;发展标准养殖场10个,培植养殖大户43户;新建总容量3兆瓦的光伏示范基地4个。全面实施贫困户产业到户对接,基本实现贫困户产业全覆盖。发展扶贫车间、扶贫作坊,新建及改造扶贫车间6个,发展扶贫作坊81家,建成农业专业合作社16家,累计带动贫困户630余户2500余人。

  第三,促进农业科技推广。2018年,在全镇范围内全面推广生态农业、农业避灾减灾、大棚蔬菜、茶叶种植和良种推广应用等八大类技术,并开展了林药间作、果粮间作等十五个种类的高效种养模式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通过实施科技进村人户工程,使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第四,基础建设巩固提升。近两年,全镇累计统筹扶贫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规划到村项目26个。实施通村入院到户公路25公里,全镇通村人院进户公路总里程达160公里;投人资金550万元,实现全镇自来水及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自来水覆盖面达55%;已完成农村电力升级改造11台区,全镇农村电力设施得到全面提升;累计完成危房改造及环境综合整治437户。

  三、解决贫困农民增收问题的扶贫对策

  (一)立足优势资源,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贴息、补贴、投资参股等形式扶持龙头企业,使之带基地、带农户,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集中精力抓好农业精品产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贫困农民增收起到示范作用;立足山区优势资源,大力发展“茶叶、干鲜果、食用菌、中药材四大主导产业和生猪、土鸡、反季节蔬菜等特色产品,根据“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原则,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农民根据自身实际,大力发展多经作物和畜禽养殖业,在全镇形成一村一品、一户多产业的种养业基地。

 (二)用好用活政策,建立投入和社会保障机制。抓住国家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发展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投入;建立“谁投资谁受益”、“谁积极、谁有能力就扶持谁”的机制;大力推行“五位一体”即政府+龙头企业+银行+保险+贫困户等特色产业扶贫模式,采取合作社投入和政府支持、金融部门贷款相结合的办法解决项目前期投人的问题;为了增强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和劳动效率,财政、扶贫等部门要以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为契机,以城乡一体化导向,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建立起集养老、医疗、失业、最低生活保障等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三)强化科技服务,抓好农村典型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各级科技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农业科学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和有关规章制度,采取科技承包等形式,发挥好现有科技人员在群众增收致富中的作用;加强集中培训,或组织贫困农民外出参观学习,培育“土专家”、“田秀才”。抓好典型示范,切实发挥基层干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激发群众敢闯市场的勇气,达到由点到面,全面推开的目的。

  (四)转作风办实事,切实解决农民脱贫致富难题。政府要从官办“农业”,依靠行政手段推动的误区解放出来,把全部精力放在发展引导和服务上。出台具有预见性,能贴近农村实际,促进农民增收、龙头企业增效的政策;搞好调查研究,积极向上争取产业发展的项目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加强组织协调,为农民群众发展种养业增收致富提供技术、信息、市场、法律、政策等方面的服务;积极培育生产、加工、销售种养业产品的龙头企业和营销大户,解决群众发展项目担心销售难的忧虑,使群众能一心一意抓产业发展。通过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陈昌荣)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