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历史传承,上庸镇更名获赞誉

2018-11-22 10:36   党时轩
原标题:十堰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513个 你熟悉的地方可能已经改名了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韩玉砚 特约记者 周斌 报道:近日,记者从我市第二次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自2016年3月地名普查工作启动以来,我市审核合格入库信息57755条,清理整治“粗俗、需审音定字、重名同音、随意更名”等不规范地名513个,其中511个已做标准化处理。
511个不规范地名获标准化处理
自1980年第一次地名普查以来,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新地名产生,也有一些老的地名消亡,其间,有地无名、一地多名、地名重名等问题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给地名管理带来不便。2016年3月,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启动。
两年来,我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审核合格入库信息57755条,共清查出“粗俗、需审音定字、重名同音、随意更名”等不规范地名513个。目前,511个不规范地名已做标准化处理,其中绝大部分为重名同音。如城区有两个“重型车厂家属楼”,现已根据居民区名称处理为“公园重型车厂家属楼”和“康乐重型车厂家属楼”;茅箭区大川镇有两个“东河”,分别被处理为大东河、小东河。
此外,还有少数因怪异难懂、用词不雅及不符合实际、不符合现代汉语语言文字使用规范的地名被处理。如丹江口市“F天下人民商场”因不符合现代汉语语言文字使用规范改名为“人民商场”;茅箭区鸳鸯乡“瘟神沟”改名为“文神沟”;房县“邬邵岭”因怪异难懂改名为乌梢岭;“裤裆沟”因用词不雅改名为“库垱沟”……
地名普查挖掘出历史文化
以此次地名普查为契机,我市各县市区重点对千年古镇(古村落)的地名来历、历史沿革、文化内涵,地域的特色文化、乡土风俗、历史典故、文物古迹、历史名人、经济概况等进行了深入挖掘,并编撰出版了《四库全书·均州武当山沧浪文献辑条》《丹江口风物大观》《郧西地名文化志》等书籍。另外,郧阳区结合康熙版《郧县志》、《郧县志》(同治丙寅修)、《郧阳区政区大典》等史料,通过群众座谈、实地踏勘等方式,收集、整理当地地名文化,追溯地名的历史沿革、发展演变,深度挖掘、重点关注当地历史文化精髓,彰显地名文化软实力。
例如,早在2009年,竹山县为弘扬优秀地名文化,将该县田家坝镇更名为上庸镇,传承古庸国“务实、持中、尚勇、崇雅”人文精神。又如,地名工作人员经查询史料发现,郧阳区梅铺镇地名最早见于《后汉书·光武帝纪·下隅传》,清朝康熙年间为“梅子铺”,光绪年间为“梅家铺”,后随着行政建制的变化又成为“梅铺”。结合史料挖掘地名文化不仅使历史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宣传,也增强了文化信息的趣味性、准确性。
城市道路命名有明确标准
为保护和弘扬地名文化,保持地名与城市发展相协调,2013年,我市出台了《十堰市城市道路命名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确定了我市道路命名的基本原则,如尊重群众意愿,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彰显城市个性,充分体现地方历史、文化、地理和产业特征;道路名称应通俗易懂、简洁文明且符合现代汉语语言文字使用规范;一般不以企事业单位名称和商标、品牌名称作为道路的标准名称;一般不以人名作为道路名;禁止使用外来语、外文字母、外国地名、外国人名作为道路名称;一路一名,不得重名、重音等。
根据《办法》,我市在城区道路命名上遵循以下原则:中部片区以融入传统文化、民本文化元素命名为主,切实体现城市的人文情怀,如文华路、文昌路、文秀路;东部片区以融入武当文化元素命名为主,着重体现城市的历史人文,如武当大道、遇真路;西部片区以融入汽车文化、产业文化元素命名为主,突出体现城市的产业特色,如兴业路、悦达路、神农路;北部片区以融入郧阳文化、汉水文化元素命名为主,着力体现城市的历史底蕴,如汉江路、郧阳路。
同时,该《办法》针对大道、路、街、巷、桥等命名明确了相关标准。如“大道”是城市交通主干道,道路红线宽度应在35米以上,路长在5000米以上,道路景观及设施代表本市道路建设最高水平;“路”是红线宽度在25米至35米之间、路长4000米以上的主、次干道;“街”应是道路红线宽度在15米至25米之间、长2000米以上,两平行路与路之间的连接道路;“巷”(里)指道路红线在8米至15米之间,地处居民区内的道路;含引桥长600米以上的桥梁,应使用“大桥”作为通名,一般的公路、跨河及街路桥梁、立交桥、人行天桥应使用“XX桥”作为通名;隧道(地下通道)应采用所在地的地名作为专名;大道、路的长度超过6000米以上的,可根据实际需要,按方位、序列进行分段命名为“XX南路”“XX北路”。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