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连日来,驴头山下的官渡镇蒲溪村,烟叶大棚里育苗正忙、猕猴桃基地里正在搭网剪枝、栏圈里牛羊成群……往年这时候,蒲溪村村民大多在家等着种粮食,现在都在家里发展各自的产业。该村村支书张鹏说:“今年,我们村确定了‘长抓林果短抓畜,生态文明兴旅游,培植产业促发展,精准脱贫创一流’的扶贫规划,年底一定能够整村出列、贫困户摘帽。” 蒲溪村是2017年省定重点贫困村之一,有村民194户932人,其中贫困户99户342人。产业是精准脱贫的支撑,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保障。该村根据地域环境特点,着力发展烟叶、猕猴桃、畜牧、乡村旅游等产业,坚持长短产业并进、大户能人带动等模式,在扶贫开发中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长短并进促脱贫
山上种烟、坡下发展猕猴桃、圈里养牛……蒲溪村产业已逐渐成型,贫困户通过发展烟叶、养殖业、在基地务工等途径,口袋慢慢鼓起来了。 蒲溪村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山大地贫、灾害频发,村民种粮收成不好,经济来源主要靠外出打工。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蒲溪村因地制宜,鼓励农户发展长短并进的产业,增收致富。 在蒲溪村,200亩猕猴桃初见雏形,村民在基地搭网、剪枝、除草等,务工增收。20户贫困户发展烟叶800余亩,村民盼着有个好年成,期待黄金叶子致富。该村1组村民王沛成家有7口人,2015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行列后,该村鼓励他养牛和猪。今年,王沛成已发展黄牛2头、猪4头,还准备再发展3头郧巴黄牛,走上养殖致富道路。
易地搬迁挪穷窝
“今年正月十七搬到新房来的,住得很舒服。”该村72岁的村民曾广成笑呵呵地说。曾广成一家3口人,42岁的儿子曾立兵至今未婚。他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从不通路、不通自来水的地方搬到离村委会只有200米左右的水田畈安置点居住,不花一分钱在安置点选定一套75平方米的安置房。 为帮助贫困户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该村按照扶贫搬迁 “两定”法:按照贫困户意愿定搬迁安置点,同时兼顾城乡规划、交通、产业、地理等因素,因地制宜,引导贫困群众向集镇、中心村搬迁;以户籍人口定安置面积,以“保障基本、安全适用”为原则,按照住房面积人均不突破25平方米的标准,统一建设标准、建筑风格、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安置房,让家住深山的34户贫困户搬出“穷窝”。 “我们不仅通过搬迁改变贫困户居住环境,更因人、因地制定产业规划,让他们真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该镇党委书记张伟成说。
全域旅游享红利
近年来,官渡镇按照“走生态旅游之路,建竹山南部支点”的发展定位,擦亮“秦巴风情镇,人间桃花源”旅游品牌,以“探秘武陵峡,养生百里河”为主题,将官渡打造成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的核心旅游区,着力打造“一心两轴三线”旅游新载体,其中蒲溪就属于库区生态线范围内。 蒲溪村围绕精准脱贫工作,依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程,大力打造乡村游,以“绿、净、齐、富、厚、和”为标准,以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点为目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老百姓都能享受“旅游红利”。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不仅注重自然形态之美、庭院村落之美,更注重乡村文化气息的培育,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大力培育乡贤文化,着力活跃农村群众文化,注重延续乡村的风情特色和文化血脉,真正让蒲溪村成为人善、村美、民富的好地方。(卢波 陈元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