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初冬时节,九华山林场组织80余名劳力分散在规划好的林间地块,躬身劳作、分工协作,挖窝、扶苗、填土、压实,每一道工序都做得细致规范,一棵棵鲜嫩的淫羊藿幼苗在疏松的林间土中扎根,为冬日林场增添了一抹希望的新绿。

去年以来,该场凭借林间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气候适宜的独特地理优势,在巩固多年绿化造林成果的基础上,坚定秉持“以林为主、生态优先、示范带动、适度发展”的核心原则,创新探索“森林+中药材”融合发展模式。依托疏林地、阔叶林下的良好生态环境,林场规模化种植淫羊藿、黄柏等特色中药材,让闲置的林下空间“活”起来,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增收协同推进的新路径。

为破解种苗供应瓶颈、保障产业发展根基,林场于去年10月立足竹山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在溢水镇五房沟村建成16个标准化育苗大棚。专门聘请专业技术员驻点指导,从源头严把种苗质量关:精选颗粒饱满的优质种子,严格控制播种深度与株距,选用疏松透气的腐殖土培土,科学搭配有机肥与专用复合肥施肥,通过智能喷灌系统精准补水,同步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治。经过10个多月的精细化管护,大棚内的淫羊藿幼苗根系发达、芽头饱满,长势喜人。今年可出圃优质幼苗120多万株,除满足本场淫羊藿补种与扩种需求外,还将为深河、白玉垭、天堂等3个国有林场的规模化发展提供种苗支撑,助力区域中药材产业抱团发展。

产业发展,基地先行。自去年8月以来,九华山林场通过外出考察学习、邀请专家实地论证,坚持因场制宜、科学规划,从适生药苗选择、技术培训到施工作业全程严格把关。去冬今春,成功打造淫羊藿、黄精、黄柏、白芨、七叶一枝花等中药材示范基地2000亩,林下药材种植初具规模。今年秋季,林场乘势而上,拟新建淫羊藿基地300亩,栽植黄柏400亩,持续扩大种植规模。

与此同时,林场牵头成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创新推行“合作社+林场+农户(职工)”发展模式,成功打造千亩林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这种模式既让林场的生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又让周边农户和林场职工实现就近就业增收,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如今的九华山林场,昔日的闲置林下已变身“绿色药圃”,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九华山林场场长贺骥表示,林场将继续深耕“森林+中药材”产业,不断完善产业链条,让绿水青山持续释放生态红利,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让九华山的生态美转化为群众(职工)的幸福甜。(程平胡绵涛詹佳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