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县雨水充沛,气温适宜,是野生蘑菇生长的旺盛期。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止采食野生蘑菇导致的中毒事件发生,特发布以下风险提示:
一、高度警惕野生蘑菇的致命风险
(一)剧毒种类繁多,鉴别极其困难。剧毒蘑菇往往与普通可食用蘑菇形态相似,非专业人员仅凭经验、形态、颜色或民间流传的“土方法”(如看颜色是否鲜艳、有无虫蛀、是否变色、是否与银器同煮变色等)进行辨别,不可靠,极易误判!
(二)中毒后果严重。误食毒蘑菇后,轻则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重则导致肝肾功能衰竭、神经系统损害、溶血等,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且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
(三)潜伏期差异大。不同毒蘑菇中毒潜伏期长短不一,短则数十分钟,长则数小时甚至十几小时。中毒初期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延误救治时机。
二、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的核心原则:“四不”
(一)不采摘。
切勿在公园、林地、草地、山坡、路边、农田等野外环境采摘野生蘑菇。对任何不认识的野生蘑菇,坚决不采。
(二)不购买。不要在流动摊贩、非正规农贸市场或网络上购买来源不明的所谓“野生蘑菇”、“山珍”,无法保证其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三)不食用。家庭、朋友聚餐、农家乐、餐馆等场所,严禁加工食用自行采摘或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
(四)不轻信。不要轻信所谓的“民间鉴别专家”或“祖传经验”,不要迷信任何“土方法”来鉴别蘑菇是否有毒。
三、发生中毒后的应急处置
(一)立即就医。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视物模糊、幻视幻听等不适症状,必须立即停止食用,前往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切勿拖延!早诊断、早治疗是抢救生命的关键。
(二)保留样本。尽可能保留食用的野生蘑菇样本(生的或烹饪后的),或拍照留存,以便专业人员鉴定种类,指导精准救治。
(三)及时报告。发生中毒事件,除积极救治外,请及时向卫生健康部门(疾控中心)报告。
食品安全无小事,生命安全大于天!野生蘑菇中毒是重要的食源性疾病,预防是关键。请广大居民朋友切实提高警惕,充分认识到毒蘑菇的巨大危害,坚决做到“不采、不买、不卖、不吃”野生蘑菇,切勿心存侥幸!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筑起坚实防线!
竹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5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