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清晨的阳光穿过官渡镇的山林,镇村干部们已拿着民情本走在村道上。“李大爷,您家院坝的排水沟堵了没?上次说的事是村里帮着弄了吗?”“王婶,最近村上的农技宣传栏更新了,有空去看看新的种植技术不?”这样的对话,成了“五访五看”行动中最常见的场景。干部们带着真心走访,在家长里短中摸清情况,于细微之处解决问题,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
访得细,才能听得真。“五访”的脚步已经踏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干部们重点走进脱贫户、监测户、低保户、部门预警户的家中,不搞“大水漫灌”式走访,而是根据每家情况“量体裁衣”:对有劳动能力的,问问地里的收成、想找的活儿;对老人家庭,瞅瞅常用的药品;对搬迁户,聊聊安置区的环境、生活的便利。
在走访中,干部们总爱“拉家常”,从“今年的医保缴了没”到“孩子上学路上顺不顺”,把群众没好意思说的“小麻烦”记下来。有时是村口的公示栏信息旧了,有时是文化广场的石凳松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都被认真记在民情本上。
看得准,才能办得实。“五看”的目光,聚焦在群众生活的“关键小事”上。看政策落实到不到位,比如养老金是否按时到账;看基础保障牢不牢固,比如自来水是否畅通;看邻里关系和不和睦,比如有没有小矛盾需要调解。这些“看”,不求轰轰烈烈,只求把群众的“心头事”解决好。
走访中发现,有的村民反映村里的公示栏信息更新慢,干部们当即和村委会沟通,定下“每周更新一次”的规矩;有的村民反映下雨导致产业路堵塞,镇上就及时安排铲车进行抢修;还有村民提到夜间走村道有点黑,村里很快排查了路灯,给不亮的及时换了灯泡。这些事不大,却桩桩件件办到了群众心坎上。
走得勤,才能连得紧。“五访五看”不是一时之功,而是融入日常的工作。镇里定下了“走访-记录-交办-反馈”的流程,谁走访的问题谁跟进,解决了就给群众回个话。干部们常说:“哪怕只是帮群众换个灯泡、指个路,只要真心去做,群众就会记在心里。”
如今,走在官渡镇的田间地头,常能听到村民念叨:“干部来得勤了,咱有啥想法也敢说了。”这场于细微处见真情的行动,正让干群的心越贴越近,让乡村的日子越来越舒心。(张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