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8月11日上午,秦古镇中心卫生院急诊科接诊了一名79岁男性患者姚某某,因突发胸痛、胸闷,头晕、头痛等症状。急诊科医护人员立即开启胸痛救治绿色通道。完善相关检查后,迅速锁定“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患者本人拒绝转入上级医院,危急时刻,医院建立的胸痛防治单元”应急机制立即启动,门诊及住院部医护人员迅速响应,在县医共体总院的指导下,紧急启动住院溶栓程序。
起初,患者及家属对溶栓风险存在担忧。胸痛救治团队医师没有急于推进操作,而是一边耐心细致地同家属沟通解释,一边为溶栓做准备。通过直观的案例分析和生动的比喻,让患者及家属充分理解“时间即心肌”的重要性。在明确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溶栓于发病6小时内顺利实施。
随着溶栓药物缓缓注入静脉,时间仿佛凝固。医护人员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心律变化,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和出血等并发症。不久后,患者胸痛、胸闷症状明显缓解,心电图变化提示溶栓治疗取得初步成功。此刻,所有参与救治的人员都深知,这不仅仅是一次临床操作的完成,更是一次对生命的接力与守护。
该病例不仅体现了该院胸痛救治体系建设成效,更标志着基层医疗机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救治能力实现重要突破。更显著鼓舞了全院医务人员的士气,切实提升了广大群众对基层医疗服务的信心。患者家属动情地说:“没想到在镇上的卫生院就能得到这么及时、专业的救治,真的谢谢你们!”
近年来,该院积极响应国家分级诊疗和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建设要求,先后完成胸痛、卒中、心律失常“三大防治单元”建设,通过全员培训、模拟演练、流程优化以及与上级医院建立转诊网络,使基层具备了对心梗、卒中等急危重症的快速识别、初步救治与转运能力。
此次成功溶栓正是体系化建设落地生根的集中体现,为今后更多急危重症患者在第一时间获得有效救治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本院将持续巩固推进胸痛、卒中、心律失常等防治单元建设成果,深化与上级医院的协作机制,着力提升急危重症诊疗能力。以行动守护群众生命健康,以专业赢得百姓信任——这是基层医疗人员的庄严承诺,也是最温暖的人间守护。(潘勇 袁海涛 王成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