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县文明实践流动大舞台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2025-07-18 16:14   竹山县融媒体中心   卢波

今日竹山网消息  七月的擂鼓镇枣园村,清风送爽,笑语盈盈。7月17日上午,“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我爱竹山・文明实践流动大舞台”枣园专场活动在乡村文化大舞台热闹启幕。这场集理论宣讲、文艺展演、典型表彰、志愿服务于一体的“文化盛宴”,既是竹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缩影,更是“十星”创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让党的声音扎根田间地头,让文明新风浸润百姓心田。

理论宣讲+文艺浸润,让思想引领“活”起来

“从土坯房到新民居,从泥泞路到产业带,枣园村的变迁,是‘听党话、跟党走’的鲜活诠释。”擂鼓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朱威的大思政课刚开讲,台下便响起阵阵共鸣的掌声。活动打破“你讲我听”的传统模式,将理论传播与文艺表演无缝衔接,县高腔剧团的情景演唱《再见了大别山》用悠扬旋律回溯奋斗历程,县委党校教育长黄珊5分钟解读“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3道互动问答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竹山“一都四地”定位等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答对‘竹山特色产业’题,得了个水杯!”村民陈大姐举着奖品笑开了花。作为全省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示范县创建的重要载体,竹山将“大思政课”搬到群众家门口,通过“讲+演+问”的模式,让理论宣讲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成为凝聚发展共识的“粘合剂”。

十星引领+家风传承,让文明乡风“树”起来

“现在授予王顺才家庭‘十星好家庭’、李桂英‘十星好公婆’……”随着授牌仪式启动,15名先进典型身披红绶带走上舞台。始于31年前的“十星”创建,是竹山基层治理的“金字招牌”,如今已从“十星级文明户”拓展到“好公婆”“护水志愿者”等多元评选,成为涵养文明乡风的“金钥匙”。

活动现场,“十星好儿媳”沈贤云分享的家风家训故事绘声绘色,孝老爱亲的事迹感人肺腑,让现场不少村民红了眼眶;团县委书记胡金为15名留守儿童送上的文具礼包,让孩子们的笑脸格外灿烂。“十颗星星十盏灯,家家争创十星户”,县高腔剧团表演的《十星耀竹山》,唱出了“家家立家规、人人传家训”的新风尚。据了解,枣园村已提炼12大项本土家规家训,通过牌匾、宣传栏等方式广而告之,让家风家训成为“治家法宝”。

法治护航+志愿服务,让基层治理“实”起来

“遇到电信诈骗该咋办?”“《民法典》咋管邻里纠纷?”县司法局普法讲师团成员、湖北文润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芳的提问刚落,村民们便争相举手。结合“农民学校‘法治进万家’”环节,活动通过《民法典》宣讲、防电诈互动,搭配情景三句半《矿山守护神》,把“非法集资”“矿山安全”等硬核知识讲得通俗易懂。

舞台外,8个志愿服务点同样人头攒动。县中医医院的义诊台前排起长队,医生们忙着测血糖、做针灸;竹山农商行工作人员详解“十星户贷款政策”;光明未来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正给老人检查视力;竹山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开展防电诈宣传;竹山县爱齿行动志愿服务队提供爱牙护齿服务;擂鼓中学防溺水宣传教育志愿服务队进行安全宣教……“既有精神粮食,又有实在服务,这样的活动以后还要办!咱爱来!”村民周大爷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生态理念+感恩教育,让发展动能“聚”起来

“竹山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也是长江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地。‘护好一泓清水永续北送’是44万竹山儿女共同的使命。”......县文明河流宣讲员唐娟宣讲的《十星闪耀助力“文明河流”建设》,让村民们频频点头。音乐快板《新农村新竹山》里“绿水青山变金山”的唱词,正是竹山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写照——通过“文明河流建设”,将生态保护融入基层治理,让绿色成为县域发展的鲜明底色。

“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党的恩!”枣园村党支部书记龚国龙的感恩教育,带着村民忆变迁、话发展。小品《称妈》里反映现实的养老问题,歌舞《党旗更鲜艳》中的赤诚祝福,让“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深植人心。

“活动结束了,可劲头更足了!”村民们的感慨道出真谛。近年来,竹山以“文明实践流动大舞台”为载体,将理论宣讲、文艺文化、志愿服务等融入基层治理,让“十星”闪耀在田间地头,让文明实践浸润万家灯火。这场“流动的盛宴”,正成为竹山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生动实践,在鄂西北大地上奋力谱写新时代的“竹山答卷”。(张涯鑫)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