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秦巴山脉的褶皱间,藏着一幅水墨长卷——武陵峡·桃花源风景区。它以20公里青峰断裂带峡谷为绢,千米绝壁“一线天光”作神来之笔,98%森林覆盖率泼染相宜绿意,38处溶洞飞瀑成天然留白。当秦巴堵水在此蜿蜒成韵,当古盐道刻下千年足音,这片《桃花源记》的原型地,正以文明为墨,在山水间洇开新时代的诗意图景。
山水有灵 秘境藏幽韵
峡谷最窄处仅容单衣过隙,抬头只见青天如练,壁立千仞间原始森林倒挂成帘,珙桐举着白鸽般的花苞,红豆杉在崖缝间生长成诗。金丝猴攀援的枝丫滴落晨露,大鲵在清冽河水中划出银弧,30余种珍稀动物与二十类濒危植物在此构筑生态秘境。秦巴古盐道的青石板上,马蹄印叠着岁月的平仄,四方寨的钟灵毓秀里藏着商帮传奇,省级非遗官渡民歌从游船上飘来,五句子山歌与飞泉流瀑合奏出天地和弦。这里不是陶公笔下的虚构幻境,而是现实可触的“桃源密码”——土地平旷处,农舍炊烟与云雾共织;阡陌交通间,林泉逸韵如画图徐开。
文明为墨 点染山水魂
文明旅游之花,在武陵峡畔悄然绽放。晨光初绽,武陵峡的青石道上,身着传统服饰的“文明宣讲员”以诗词典故为引,将《桃花源记》的千年文韵娓娓道来,向游客阐释守护山水、文明游览的深意;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组建“护峡小队”,定时清理河道垃圾,还向游客宣传“垃圾不落地,峡谷更美丽”理念,引导大家爱护环境。摄影爱好者自发组成“无痕拍摄联盟”,架起相机定格千佛崖的雄浑,不仅自身绝不践踏植被半步,还提醒其他游客与自然景观保持“文明距离”。当游客行至一线天,宣讲员清朗吟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引导大家在感受古文意境与眼前奇观呼应之美时,也要文明赏景。当暮色浸染峡谷,游客枕着瀑声入眠,梦里或许会遇见那位误入桃源的武陵渔人——千年时光流逝,不变的是山水的澄澈,升华的是文明的光芒。
长卷延展 诗心向未来
而今武陵峡·桃花源正以创建4A景区为契机,在52平方公里的画布上继续泼墨:六大旅游功能区各绽光芒,主题观赏区以峡谷奇景为骨,春日漫赏山花映峡、秋日尽览层林染壁;峡谷探险区依托武陵峡“最长最深最窄”特质,开发专业溯溪、崖壁徒步路线,让户外爱好者挑战自我;民俗文化区引入官渡民歌、传统技艺展演,让民俗活态传承;同步打造康养度假区,借峡谷富集的负氧离子与澄澈溪泉,布局森林木屋、温泉汤池,供游客晨起听鸟鸣、暮宿伴山风,拂去喧嚣尘心。当文明旅游成为峡谷的呼吸,当生态保护化作山水的脉搏,这片土地正以文旅融合之笔,蘸取自然生态之墨,书写独特的桃源新篇,期待四方宾客共赴山水与文明交融的邀约。(王小涵 郑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