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竹山县云仓科技联合党支部正式成立,5家电商企业的党员拥有了专属“红色家园”。这是我县自启动党建“两个覆盖”(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专项工作以来成立的第三个联合党支部。自4月起,竹山县对全县7868家企业、75家社会组织展开拉网式排查,通过遍访企业、分类组建、创新机制等举措,推动党的组织体系深度嵌入新兴领域,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遍访企业:绘制新兴领域“党建图谱”
竹山县委社会工作部动员两新工委各成员单位,历时近2个月,开展遍访企业、遍访党员活动,建立“一企一册、一社一档”数据库。全县新兴领域共摸排出党员646名,已建党组织80个;19家新就业群体中,37名党员成为联系服务“关键纽带”。
通过走访发现,企业中17家有党员未建党组织,社会组织中1家4名党员、12家有1名党员没有实现组织覆盖,新就业群体存在外卖平台“党员空白点”等。这些问题形成“动态攻坚清单”,成为破题关键。
靶向组建:织密立体覆盖“组织网络”
针对“应建未建”群体,竹山县采取多种灵活组建方式:对十堰太和梅花谷旅游公司等4家3名以上党员企业和竹山县网络人士联谊会,派专班驻点指导,1个月内完成单独组建;对14家1-2名党员企业、12家单党员社会组织,通过“行业联合建”、“部门挂靠建”、“村社兜底接”,2个月内实现“党员全入组织”。聚焦非公企业经济主力军,县委社会工作部成立专项工作组“一企一策”攻坚。对兴泰建筑等企业推行“项目党建”,随工程进度动态组建党支部;对科技型企业同步推进群团组织建设,全县97家企业建工会、83家建团支部、28家建妇联,以党建带群建。预计7月底前,实现党组织应建尽建。
新就业群体领域,5家电商企业建联合党支部,快递、网约车企业推行“党员三亮”行动,12名党员成为“红色领航员”,打造全省第二家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同步提升改造“奋斗者驿站”,让新就业群体“累了能歇脚、渴了有水喝、难有组织帮”。
双轮驱动:激活党员队伍“源头活水”
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双找”活动:线上通过竹山社会工作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发出“党员召集令”,吸引“隐形党员”亮明身份;线下组织两新工委成员单位遍访企业、遍访党员,找回“口袋党员”。建立党员“云数据库”,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确保“流动不流失”。
实施“党员育苗计划”破解人才瓶颈,2025年计划培养100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20名以上党员,重点向企业技术骨干、新就业群体倾斜。在五福堂集团、嘉麟杰公司等企业推行“双培工程”,将技术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管理骨干,去年以来12名骨干递交入党申请书,3名党员晋升中层岗位。
压实责任:构建协同攻坚“动力闭环”
县委社会工作部出台《县委两新工委委员单位工作职责》,明确26个部门和乡镇具体任务,实行“行业主管+属地管理”双重责任。完善工作督办落实制度,加强调查研究,深化联系点建设,县委两新工委书记、副书记和委员单位直接联系1-2个两新组织党组织,探索“抓两头、带中间”综合管理模式,转变工作作风,推动工作落实。
县委两新工委每半年采取实地查看、访谈座谈等形式,对委员单位和乡镇落实县委两新工委重要会议精神、落实“两企三新”党建重点工作任务等情况开展调研指导并进行反馈。对反馈的问题,督促各级各单位以项目化管理方式抓好整改落实,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限和具体措施。
红色赋能:催生县域发展新局
从80个党组织起步,到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组织体系;从646名党员“聚沙成塔”,到培育百余名“新鲜红色种子”,竹山县正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随着“两个覆盖”攻坚进入倒计时、新就业群体党建暖心升级,这片山区热土上,红色基因正深度融入企业血脉,为“加快建设两山实践创新发展先行区,奋力谱写支点建设竹山篇章”凝聚起磅礴力量。(华元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