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4月底,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竹坪大叶茶加工车间也“热”力十足。车间内,全自动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行。经过杀青、揉捻、初烘、复烘等标准化流程,十几种特色茶产品先后下线。
竹坪乡凭借优越的生态条件,孕育出独特的高山云雾茶。近年来,竹坪乡以茶产业为依托,积极引进大叶茶生产加工企业,创新实现茶叶多季采摘,让茶树真正成为群众的“摇钱树”,小小的茶叶已然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金字招牌。
近年来,竹坪乡坚持“一主两辅多补”的产业发展布局,将茶产业作为强乡富民的支柱产业重点发展。通过实施高标准管护,全乡茶园管护面积达三万多亩,带动14000余人参与茶叶采收、制茶与经营,有效实现群众增收。
竹坪乡采取“培育引进互促、外来本地结合”的发展思路,推动大叶茶产业实现双向提升。一方面,依托当地深厚的茶底蕴,发挥具有丰富炒制茶经验的村支书和能人大户的带头作用,厚植茶产业优势;另一方面,聚焦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产业招商,成功招引2家大叶茶企业入驻,有力推进全乡大叶茶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用活三种模式,实现大叶茶产业扩能增效。一是坚持名优茶和大叶茶协同发展模式,依据鲜叶特色和品质,实施茶产品多元化发展战略;二是坚持管护和采摘一体化模式,借助社会化服务、农技指导等渠道,提升茶园管护品质,为大叶茶采摘提供充足的鲜叶来源;三是坚持“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合作社与茶企签订收购协议,提供采摘收购全流程服务,通过“就地务工得薪金、采集鲜叶得现金”的方式,带动群众增收。
与此同时,以茶赋能为支点,竹坪乡通过法治和创新双轮驱动,为茶叶产业发展筑牢根基。以法治之力促进传统炒制工艺传承,保障产业规范发展;同时以创新为茶叶产业注入新活力,推行名优茶与大叶茶协同开发,构建“管护+采摘”一体化服务体系,深化“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多维度激发产业发展潜力,推动茶叶产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
不仅如此,竹坪乡还在积极探索茶叶嵌套模式,尝试在茶园中套种一些具有经济价值的作物,既有效利用了土地资源,又为群众带来了额外的收益,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实现了茶叶产业与多种产业的融合发展。
作为全国“一村一品”茶叶示范乡镇,竹坪乡将持续挖掘资源禀赋,创新推动茶旅融合发展,全力做好大叶茶高质量发展文章,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竹坪力量。(贺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