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晨光熹微中,竹山一中校门口,出现这样的剪影:几个学生老早在校门口等待,背起受伤的同学走向教室。这所依山而建的校园,偶尔上演着最朴素的温暖——当意外受伤的同学需要帮助,总有人默默弯下腰背,用青春的温度融化困境的寒冰。
高二(18)班的欧志波拄着拐杖仰头望台阶时,后背突然传来坚定的温度。”上来吧!“素不相识的高一学弟已在他面前蹲下。五一假期间,欧志波不小心把脚崴了,收假后,他上课、吃饭、就寝十分不便,班内几个男生自发组成临时的”护送小分队“,他们会提前规划路线,在校园内踩出最安全的上学路。
这样的温暖并非偶然。去年冬天,高三学子王浩骨折期间,班里男生自发排值班表,每天四人轮流背着150斤的他上下五层教学楼;今年春季,高一年级组出现”共享雨伞“计划,每个受伤同学的课桌里都悄悄塞着接送值班表。德育主任的记事本上,记录着三年间数十次这样的温暖护送,而更多未被记录的温情,早已化作校园文化基因。
”他们背起的不仅是同学的重量,更是责任与担当。“学校负责人这样评价。当社会还在讨论”扶不扶的今天,竹山一中的少年们用行动写下答案。他们的校服后背上没有披风,却让每个经过的人都看见英雄的模样;他们的步履或许稚嫩,却在山城石阶上踏出了最铿锵的青春回响。(晏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