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4月15日,竹山法院上庸法庭审理一起特殊的民间借贷纠纷,法官将法庭“搬”进当事人家中,让李某足不出户就能参加庭审,一起长达17年的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2008年李某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好友殷某出具借条一份借款2万元。后经殷某多次催要,李某始终无力偿还借款。2018年,双方经过协商后,李某重新出具欠条一份。
原本以为通过自己努力就能尽快偿还借款,但天不遂人愿,一场意外疾病让李某患上脑梗,又因突发车祸身受重伤,致使卧病在床行动不便。虽然两人是朋友关系,但借出去的钱也是自己的辛苦钱,眼见李某无力还款,殷某便向法院提起诉讼。
考虑到李某出行不便,为避免来回奔波让伤情恶化,承办法官决定先给殷某做思想工作,将这次审判搬到李某家中。一面国徽,一套餐椅,原、被告围“桌”而坐,随着法官一声“现在开庭”,这次庭审正式拉开了帷幕......
庭审中,承办法官严格按照庭审程序审理,并将释法明理融入审判全过程,引导双方理性对待纠纷、积极解决问题。最终,经过长达2小时的审理,李某和殷某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双方再次握手言和。
案小事不小,只有用心用情对待每一个具体案件,只有把“如我在诉”理念落到实处,只有多往前一步追求极致解纷,才能真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和司法关怀。下一步,竹山法院将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把巡回审判和诉前解纷、法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通过个案审判引领社会风尚,筑牢和谐社会根基。(喻成文 雷俊 毛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