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司法所:智慧矫正织就“云端法网” 人文赋能绘就“回归通途”

2025-04-15 15:00   竹山县融媒体中心   胡少勇

今日竹山网消息 为破解社区矫正对象动态监管难题,精准提升矫正人性化水平,城关司法所积极探索“线上即时沟通+线下实地关怀”的立体化核查模式,依托微信位置共享、电话实时沟通、实地入户走访等信息化手段赋能,织密“全天候、零距离”的智慧监管网络。

线上核查“零距离”,动态监管高效能。通过微信位置共享、语音视频通话、日常定位打卡等手段,司法工作人员随时抽查矫正对象活动轨迹,核实日常动态。针对年纪大的社区矫正对象,依托电话核查方式,生成“语音记录+文字转写”档案,确保核查留痕、责任可溯。“我年纪大不会操作微信,司法所对我进行电话核查,省时又方便。”社区矫正对象方某表示,电话核查既减少了对正常生活的干扰,也让她感受到信任与尊重。  

实地走访“面对面”,精准帮扶递温情。该所建立“重点对象必访、困难群体常访、突发情况即访”的三访机制,不因信息化手段而舍弃“有温度”的实地关怀。联合社区网格员定期上门走访,通过面对面谈心、家庭关系调解、生活困难帮扶等方式,及时掌握矫正对象心理状态和实际需求。 社区矫正对象肖某因家庭问题情绪低落,工作人员通过微信沟通发现异常后,当天联合社区干部上门走访,疏导宽心减压。“没想到一条微信消息,就让司法所这么重视,帮我重新找回了信心!”肖某感慨道。   

数据赋能“一张网”,分类管理科学化。信息化核查不仅是“电子守门人”,更是“数据参谋”。通过整合矫正对象的日常活动轨迹、学习打卡记录、心理评估结果等多维度数据,为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风险等级较高的对象,增加核查频次并及时推送警示教育内容;对表现稳定的对象,则适度简化流程,鼓励其参与正常社会活动。   

智慧矫正不是冰冷的技术叠加,而是法治精度与人文温度的交融共振。从“微信叮咚”的即时提醒,到电话一端的耐心询问,从实地走访的细致关怀,到数据整合的分析研判,城关司法所以信息化核查为抓手,在法理与情理之间架起桥梁,让监管有精度、执法有尺度、帮扶有温度,为每名矫正对象照亮回归通途,为社会平安和谐注入坚实力量。(汪莹莹 蔡应芳)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