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穗期病虫害发生趋势与防治

2025-04-11 16:22   竹山县融媒体中心   张荣菊

根据当前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品种抗性、苗情、气候条件、菌源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我县 2025 年中后期病虫害中等偏重发生,若气候条件适宜,条锈病、赤霉病存在中度流行风险。

一、发生趋势

1.小麦条锈病:预计发生程度 1 级,局部抗性差的品种2 级发生,重点发生区域在低山沟漕田,发生期在四月中下旬。

2.小麦赤霉病:典型的气候型病害,若抽穗扬花期至灌浆期遇连续 3 天以上降雨或大雾结露天气,则可能偏重发生。预计发生程度为 2 级,局部 3 级,主要集中在密度大的田块和沟槽田块。

3.小麦蚜虫:据近期田间调查,平均虫量 13 头/百株,最高 50 头。当前气候条件总体有利于穗期蚜虫的繁殖和危害。随着气温回升,不仅麦田现有蚜虫繁殖速度将进一步加快,部分地区还有大量蚜虫从田外迁入为害,穗期虫量将快速增长。预计发生程度为 2 级,局部 3 级,主要集中在密度大的田块。

二、预报依据

1.田间稻桩和玉米蔸病残体普遍,菌源基数较高,受近期温度影响,子囊盘发育进度加快,菌源量仍满足病害局部加重和流行风险。

2.由于抽穗期、密度及栽培条件等因素不同,小麦生长发育期一致性降低,增加了小麦赤霉病“见花打药”难度。部分田块植株密度较大、透气性差,如遇连续降雨,易形成“高温高湿”微环境,田间小气候利于条锈病和赤霉病的扩散。

3.天气因素:全县小麦大面积扬花期在 4 月下旬,据气象部门预测,全县 4 月降雨量较常年偏少 2 成,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 1℃左右。月内气温起伏波动较大,期间伴间断性降雨发生,间断性降雨处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随着气温回升至 20-30℃,与赤霉病发生最适温度吻合,有利于赤霉病的初侵染和循环再侵染。

三、防控策略

1.主动预防,见花打药,在四月下旬抽穗扬花期抢晴施药,搞好小麦的“一喷三防”(防害虫、纹枯病、锈病、赤霉病和干热风引起的早衰)大面积防控工作,若遇阴雨七天后补防一次。

2.小麦条锈病带药侦查,见点打面,不留死角,重点防治高感品种和易感病的沟槽田。

四、药剂选用:赤霉病和条锈病防治可选用氟唑菌酰羟胺、丙硫菌唑、丙硫·戊唑醇、丙唑·戊唑醇、醚菌·氟环唑、井冈·戊唑醇等高效低风险药剂;蚜虫防治可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味虫胺、塞虫嗪、噻虫胺、氟啶虫酰胺·联苯菊酯等药剂。赤霉病应在小麦初花期和盛花期各防一次,两次用药需轮换。

公益提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政府主导、属地负责、分类管理、科学防控。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