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十堰头条讯 记者 秦洪涛 特约记者 郑桢桢
有人说,妇产科是一个“把女医生当男医生,把男医生变成女医生”的地方,面对生死关头,女医生果断如战士;而男医生则在与女患者的接触中,被磨炼出极致的温柔与细腻。在这里,“男医生”的身份总伴随着好奇、尴尬甚至质疑:“一个大男人,为什么要干妇产科?”
在这个专属于女性的节日里,我们却要带您走近一个特殊的群体——十堰市人民医院妇产中心的“男神天团”,听听他们从医路上的酸甜苦辣!
“医生,你怎么是男的?”
——当专业成为最硬核的性别解释
“我当妇产科医生20年了,最常被问的问题还是这句。”十堰市人民医院妇产中心主任张毅笑着回忆。
一次门诊时,一位患者推门而入,开口第一句话竟是:“医生,我没别的意思,我就是想确认下你是男的吗?”得到肯定答复后,对方转身就走。张毅立刻反应过来,主动提出帮忙换女医生,却被患者摆手拒绝:“不用不用,我就是好奇来看看!”原来,这位患者早已听闻“妇科有位男专家”,忍不住来“围观”一番。
这样的场景,张毅早已习以为常。刚入职时,他每天都要经历“变脸”时刻:患者推门见是男医生,瞬间满脸通红夺门而出,也曾被患者当面要求换女医生,甚至被家属质疑。但他说:“与其争辩,不如用技术证明自己。”一次深夜急诊,一名女性黄体破裂突发大出血,家属看到男医生接诊本能地迟疑。但张毅凭借丰富的经验迅速找到出血点,在黄金抢救时间内完成手术。当患者家属含泪道谢时,他知道家属也理解了:医生的性别从来不是重点,能否救命才是关键。
如今,张毅早已是患者口中的“抢手专家”,门诊外总排着长队,不少患者跨市慕名而来。患者间流传着一句笑谈:“张主任的温柔和专业,专治各种‘性别尴尬症’。”
“你的手有魔力!”
——当“钢铁直男”化身“温柔奶爸”
身高190cm的十堰市人民医院产科主治医师刘博站在产房像座铁塔,可只要抱起新生儿,瞬间切换“温柔奶爸”模式。抱婴儿时轻拍哄睡,做胎心监护时哼童谣,甚至能单手给哭闹的宝宝换尿布。“刘医生这手法,比我们女护士还细致!”助产士们常打趣他。
但刘博的“魔力”远不止于此。一次,他接诊了一名患有精神障碍的孕妇,产妇情绪狂躁,甚至挥舞手臂抗拒检查。刘博没有强行操作,而是蹲在床边轻声安抚:“宝宝在说想见妈妈呢。”他一边按摩产妇腹部缓解宫缩疼痛,一边用手机播放舒缓音乐。渐渐地,产妇紧皱的眉头松开了,还开玩笑说:“刘医生,你的手有魔法!”最终,这位“特殊妈妈”顺利诞下健康宝宝。事后同事问刘博秘诀,他嘿嘿一笑:“哪有什么魔法?无非是把她们当自家姐妹。”
刘博还有个“绝活”——化解家庭矛盾。曾有位丈夫因妻子分娩时喊疼,急得直跺脚。刘博一把搂住丈夫肩膀:“你现在得稳住!你越慌,她越怕。”几句话让家属冷静下来。他说:“产房里的男人,既要当手术台上的定海神针,又要做产床边的情绪灭火器。”
“要不我们玩传纸条?”
——当妇科医生变成“树洞先生”
十堰市人民医院妇科1病区副主任医师肖祖文的诊桌像个百宝箱:卡通便签、手绘解剖图,甚至还有卫生巾。这位妇科医生最擅长的,是撬开那些紧闭的心扉。曾有位少女支吾很久不好意思说自己的病情,攥着衣角枯坐10多分钟。于是,肖祖文顿时想了一个妙招,他不动声色推过纸笔:“要不我们玩传纸条?像你给闺蜜写秘密那样。”女孩愣住刹那,眼泪突然决堤。在肖祖文的安慰下,女孩情绪逐渐稳定,“释怀”的她也大方说出了病情。
工作之前,肖祖文认为一般年纪偏大的病患才会拖延,但是几年工作下来发现,年轻女性面对妇科检查更容易羞耻避讳,特别是一些姑娘在妇科疾病发展到很严重的时候才会就医,但所造成的伤害已经无法挽回了……
“妇科不是道德审判庭,而是生命守护站。”在接诊患者时,他总结出“三不原则”:不问隐私过往,不做价值评判,不露惊讶表情。“妇科疾病就像感冒发烧,该羞愧的不是患者,而是那些戴有色眼镜的人。”现在,妇科候诊区总循环播放科普动画,用轻松方式破解妇科知识壁垒。
“万红丛中一点绿”
——男医生的独门优势
在十堰市人民医院妇产中心,男医生们用实力证明了性别不是障碍,反而是优势。
体力王者:一台复杂的妇科肿瘤手术可能持续4~5小时,男医生的体力优势凸显;遇上紧急剖宫产,他们飞奔手术室的速度堪比“百米冲刺”。
理性担当:“女同事容易和患者共情,但我们更擅长‘快刀斩乱麻’。”张毅说,曾有位患者因害怕手术拖延治疗,他直接列出数据:“拖一个月,转移风险增加15%。”患者当天就签字同意手术。
护花专业户:遇到重男轻女的家属,刘博会严肃科普:“生男生女是男方决定的。”碰上不理解患者的家属,肖祖文会直接说:“这种妇科病和普通疾病没区别,不要瞎想!”
十堰市人民医院妇产中心共有8名男医生,随着观念的改变,他们也逐渐被大众认可,包括女性患者的家属,这个“男神天团”也在重新定义认知,他们治愈疾病,更治愈偏见;他们迎接新生,也迎接理解。
张毅的诊室外,候诊患者络绎不绝;刘博的接生记录簿上,写满新生儿的初啼时刻;肖祖文的办公室抽屉里,总备着女同事代买的卫生巾……这些细节,见证着男医生们从“被排斥”到“被需要”的蜕变。
在这个属于女性的节日里,让我们致敬这些打破偏见的护花使者。愿更多患者能以专业度量医者,不因性别拒绝一份赤诚,希望更多女性能够关注自身健康,不再讳疾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