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溢水街社区位于溢水集镇的中心位置,面积约为4.8平方公里,辖区内5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9458人。溢水街社区五组小河湾户籍人口151户854人,其中党员7人。2024年8月,被纳入我县第三批共同缔造试点。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共同缔造试点扩面工作组和社区干部广泛走访入户,充分征求群众意见,通过村民理事会共同商议,确定群众即知即办小事、个性化诉求、共性化问题清单,坚持“找准小切口促进大提升,办好小实事服务大民生”,引导发动群众自发捐款捐物、投工投劳、认领认管,统筹部门、市场、社会等资源力量,共同解决民生实事,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即知即办,办好关键小事
在入户走访中,工作组了解到小河湾有10余户居民的田地在河对面,平常耕种要么邻村交界处绕路过去,绕道距离500米左右,要么从河道里面踩石头攀爬过去,既不方便又不安全,群众烦心,干部担心。
专班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会同村民理事会商议,决定发动群众共同修建一座简易桥梁,来解决群众耕种不便的问题。说干就干,社区干部程贤武和朱名德带领群众就地取材、自力更生,利用线路改造后闲置下来的3根旧水泥杆当作桥基,再用混凝土平铺桥面,最后在两侧用钢管焊接安装护栏。短短3天,在群众踊跃的出工出力、投工投劳下,一座耕种出行桥便从群众的心间出现大家眼前,61岁的小河湾居民朱某喜笑颜开地说:“走在这小桥上,我心里舒坦啊”!桥虽简易,却连接在干群心间,社区党支部书记程哲说:“我们搞共同缔造就是要办好小事,办成好事”。
呼有所应,解决个性诉求
家住在小河湾广场旁的操某,向工作组和社区干部反映,以前自己没在家的时候,网络公司架设通信光缆时候把线路搭架在自身房子上,后来线路像蜘蛛网一样越搭越多,她觉得既不美观又影响自身房屋安全,十分苦恼。因为通信光缆涉及移动、联通、电信、广电等多家运营商,她找了多次,没有得到解决,希望镇村两级能够帮助解决她这个忧心事。
工作组和社区干部在现场反复查看线路后,发现可以借助广场修缮改造的机会,将这些“空中蜘蛛网”可以采取入地处理,一来可以解决操某得忧心事,二来也改善广场的整体面貌。事不宜迟,工作组联系了四家运营商,共同实地踏勘研究线路入地方案可行后,迅速行动,周边群众也纷纷支持,同意无偿在自身菜园里转移安装线杆和光缆交接箱。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线路入地改造顺利完成,困扰操某多年的心病得到了有效解决。小河湾广场上空,没有了“蜘蛛网”的天空,显得更蓝更通透了,干群的心也更齐了。
汇聚民意,共办民生实事
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在多轮入户调查后,工作组发现小河湾广场是所有居民共同关心的话题。“我们小河湾这片要是能把广场修缮改造下就更好了,我们这老百姓都支持”,小河湾居民理事会会长朱士美对工作组说道。小河湾位于寨沟绿松石矿山脚下,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居民大多从事绿松石直播销售相关产业,家家户户“小洋楼”错落有致、水泥路“户户通”,基础设施建设底子相对较好。但小河湾现有的文化广场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功能设施不健全,影响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工作专班通过前期入户走访,多次和居民理事会协商,一致同意把广场修缮项目确定为小河湾共同缔造民生实事项目。项目确定后,工作组和居民理事会到试点村考察学习,形成小河湾广场修缮项目必须坚持“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工作原则,居民理事会信心满满,表示要做实做好做美这件民生实事。
工作组和居民理事会一边逐项制定施工内容、编制工程预算,一边向群众宣传共同缔造发展共建、建设共管的理念,小河湾居民朱士楚听说后找到工作组说,“我们小河湾搞共同缔造不陌生,我们以前广场的路灯电费就是我们大家自发集资的,这次搞广场改造我们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我一定带头支持”。在居民理事会的宣传带动,小河湾居民踊跃参与发展共建,累计119户参与捐资2.9万余元,工作组和社区干部向上汇报,镇党委政府多方争取资金支持,累计完成场地硬化670平方,污水管网50米,文化墙70平方,青砖景观带96米,绿化带75平方,群众文化舞台1个,广场灯4盏,小河湾广场不负群众所往,如期精美呈现。
回首溢水社区5组小河湾共同缔造试点过程,一次次入户走访,发扬决策共谋;一户户出资出力,突出发展共建;一项项认领认管,彰显建设共管;一句句直白语言,反映效果共评;一件件民生实事,彰显成果共享。展望未来,溢水街社区必将坚持践行共同缔造理念,激发社区治理动能,共建幸福和美社区。(郭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