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通水十载,巨变十年
秦楚网-十堰头条讯 文/记者 赵久成 何利 图/记者 张建波 刘成臣
在十堰市境内,过境达216公里的汉江干流,宛如一条天然分界线,将郧西县、郧阳区和丹江口市分隔在南北两岸。长期以来,这宽阔的江面成为两岸百姓出行难以逾越的障碍。仅仅百余米的直线距离,却似天堑,人们无法直接跨越,若要绕行,几十公里的路程往往需要耗费半天时间。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通水,十堰境内汉江干流上的跨江大桥不断涌现。过去10年间,11座新建大桥屹立于汉江之上,极大地改善了两岸居民的出行条件。
汉江入鄂第一桥
深秋午后,暖阳倾洒。62岁的张全贵习惯性地坐在院子里那棵枝繁叶茂的香橼树下,手中捧着一杯清茶,目光静静地落在10米开外那平静如镜的汉江江面上。香橼树散发的清幽香气、茶杯中袅袅升腾的茶香,伴随着张全贵的思绪,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悠悠飘散。
张全贵家的三层小楼,地处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景阳乡与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蜀河镇交界。鄂陕两省的界碑,距他家直线距离不过20米。正因如此,张家堪称名副其实的“汉江入鄂第一家”,也正是这个特殊的位置,让张全贵夫妇与汉江结下了别样情缘。
“打我记事起,家就在这儿。1983年汉江发大水,老房子被淹了一半,一家人只能跑到房后的山坡上避难。”在张全贵的记忆中,那是汉江洪水最为肆虐的一次。1984年,22岁的他从汉江对岸的陕西省白河县迎娶了妻子徐仙枝。徐仙枝先后生下两女一男。2000年,张全贵拆除旧宅,在原址建起如今的小洋楼。
年轻时的张全贵,是村里公认的能人。他做过小生意,担任过村干部,还当过船老板。2012年起,头脑灵活的他购置了一艘客船,在汉江上经营客运,主要负责摆渡往来于汉江两岸的鄂陕居民。
“虽说两岸距离不过几十米,但当时附近没有大桥,人、车、货过江都得依赖渡船。”张全贵持有船舶驾驶证,那些年常常驾船往返两岸。每逢春节等客流高峰期,他家的渡船一天能往返七八十次。
横跨汉江的郧阳一桥、二桥,使“天堑”变通途,拉动城乡经济高速增长,带动市、区融合发展。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张全贵一家以及周边百姓的生活悄然发生了变化。2020年12月25日,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6年后,距离张全贵家约一公里处的兰滩口大桥正式通车。这座被誉为“汉江入鄂第一桥”的跨省大桥,不仅改变了两岸百姓延续数十年的出行方式,也彻底终结了张全贵的渡船生意。从那天起,两岸年均10万人次的客流量、4万多台次的车流量以及100万吨的货流量,都由全长269米的兰滩口大桥承载。
大桥带来的便利,家住郧西县景阳乡的章林同样感触颇深。2012年大学毕业后,章林在十堰城区工作。每次从十堰返回老家,他总是先乘火车到陕西省白河县,再乘坐客运班车抵达兰滩口码头,接着坐渡船过河,然后换乘摩托车才能到家。“说实在的,回趟家,除了飞机没用上,其他交通工具都得用上一遍,还得花差不多一天时间。”章林曾是张全贵渡船的常客,至今仍保留着张全贵的联系方式。
连通两省的公交车
清晨6时左右,家住郧西县羊尾集镇的谢大军,总会挑着一担自家种的蔬菜出现在集镇公交站台。6时30分,从羊尾集镇开往汉江对岸陕西省白河县城的跨省公交准时进站,谢大军便挑着菜筐搭乘这趟公交,前往29公里外的白河县。“羊尾集镇人口少,对蔬菜需求量小,对岸白河县城人口多,菜好卖,所以就有了许多像谢大军这样跨省卖菜的村民。”羊尾镇党委书记杨冰城口中的“跨省卖菜人”,谢大军只是其中之一。
一根扁担、两只菜筐,就能将自家种植的蔬菜卖到一江之隔的邻省,这得益于另一座跨江大桥的建成与运营。2021年1月24日正式通车的白郧汉江大桥,位于陕西省白河县城关镇清风村与湖北省郧西县羊尾镇老官庙村交界处。这座大桥南接陕西白河县316国道,北连湖北省郧西县境内的304省道,横跨汉江,采用独塔双跨斜拉结构。白郧汉江大桥虽仅长294米,却大幅缩短了郧西县羊尾镇、夹河镇与对岸陕西省白河县之间的距离。
白郧汉江大桥让郧西县与对岸的陕西省白河县成了互通有无的近邻。
白郧汉江大桥建成通车后,在白河县与郧西县两地政府主管部门的共同推动下,从郧西县羊尾镇龙潭河景区至陕西省白河县的省际旅游公交线路正式开通。“单程车费4块钱,到白河县城卖完菜下午再坐公交回来,一天纯收入200元不成问题,这在大桥通车前是根本不可能的。”从今年6月开始,谢大军成了这趟跨省公交的常客,只要不是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他每天都往返于白河县城与羊尾集镇之间。
白郧汉江大桥的通行,不仅方便了谢大军这样的“跨省卖菜人”,还吸引了江对岸的陕西人来到郧西县。“今年‘十一’期间,来我们龙潭河景区游玩的陕西人明显增多了,从景区停车场里停放的陕西籍车辆就能看出来。”白郧汉江大桥通车后,杨冰城专门做过测试,驾车从羊尾集镇出发,只需十几分钟就能抵达汉江对岸的白河县城。
据了解,以往,从羊尾集镇到对岸白河县城,最近的路线是沿着郧西县境内的汉江江岸向下游行驶约10公里,从将军河大桥绕到汉江对面,再沿江往上游行驶约20公里,而现在整个路程缩至14公里。
10年新建11座大桥
从羊尾集镇往下游15公里,汉江进入郧西县涧池乡地界。在这里,2013年建成的孤山汉江大桥与上游的将军河大桥、白郧汉江大桥、兰滩口大桥一样,承担着方便汉江两岸居民出行的重要使命。
从郧阳区胡家营镇前往郧西县,走孤山汉江大桥已成为两地居民的首选。若从郧阳区五峰乡前往郧西县观音镇,今年8月10日建成通车的天河口汉江大桥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汉江十堰段境内历史最悠久的将军河大桥依然发挥着连通两岸的作用。
“2000年以前,从十堰城区回观音镇,得先坐火车到将军河大桥附近下车,然后坐约两个小时的渡船才能抵达天河口村,整个路程需要大半天时间,现在一个多小时就够了。”交通带来的改变,郧西县观音镇天河口村党支部书记李春波体会深刻。
从汉江由陕西省进入湖北省郧西县开始计算,在十堰境内的汉江河道长达216公里。在这216公里的汉江河道上,如今已架起22座跨江大桥,其中包括供普通车辆通行的公路桥和供高铁、高速公路使用的特种桥梁。从建成时间来看,这22座跨江大桥中,半数都是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之后建成的。
奔腾不息的汉江水,曾给南北两岸乡镇数十万居民出行带来不便。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持续推进,一座座横跨江面的桥梁相继建成,改善了两岸的交通状况,提升了两岸居民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