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县民宗局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在强化政治引领、深化阵地建设、优化社会治理中打好民族团结“组合拳”,努力营造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积极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强化政治引领,压实主体责任。发挥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协调指导作用,督促各成员单位和乡镇、学校、党校、社区、宗教活动场所等履行工作职责,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体系,作为党校培训必修课程,作为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学习内容,增强宣教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多声部的宣传矩阵,党政领导干部对“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认知度不断提高。
深化阵地建设,打造“三交”平台。把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融入开学第一课和中小学校思政课授课内容,让孩子们从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树立各民族“三个离不开”思想,在同心竹山微信公众号、今日竹山、寻美竹山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讲述民族团结故事、宣传民族先进典型,强化宣教工作联动,同频共振扩大宣传教育声势,把马长青、王强等理论功底扎实、群众号召力强的民族工作干部纳入宣教队伍中,以“亲历者、见证者、共享者”的视角,结合工作实际和亲身经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声情并茂地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夯实基层基础,打造特色品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月活动为契机,组织城关镇、教育局等相关乡镇和县直单位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桃花源街区巡游、四大名著进校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等主题活动,形象化、多样化、立体化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发挥东门社区民族团结互助会、“石榴红”志愿服务队等社会组织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优势,组织各族群众当好保洁员、安全员、信息员、调解员,助推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联合文旅部门在讲解内容完善、展陈提升、骨干培训中,树立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优化社会治理,建设和谐家园。将民族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明确民族事务网格工作清单,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工作网络,实现民族工作有人管、管得好,各乡镇、街道、社区常态化开展涉民族领域的矛盾纠纷排查,安排精通民族政策的社区干部在便民服务大厅开展政策宣传、就业帮扶、化解矛盾等,建立政策有人讲、困难有人帮、冷暖有人问、纠纷有人调的服务管理机制,实现“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维护民族领域安全稳定。(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