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目标定位,我省将目标任务具体细化为“五个功能定位”,提出了“五个以”的实施路径和“五个一”的推进机制,并以省域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的全新思路编制了《湖北省域战略规划》。我通过认真研读省委书记王蒙徽讲话精神和战略规划后,结合岗位职责对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竹山篇章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
一、学习省委书记王蒙徽讲话精神,从战略、全局高度审视竹山,扬优成势,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湖北省域战略规划》是立足国际视野,担当国家复兴使命,在厘清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的基础上,具体化为“五个功能定位”,从国土安全韧性、重大生产力布局、人口发展与城镇体系布局、基础设施布局、历史文化与山川形胜布局、用地布局和实施保障等方面,制定了五个层面的“一张图”,真正做到了“多规合一”,并用于统筹指导市、县战略规划的编制。
竹山县地处鄂西北山区,部分人总以区位不优、交通不畅、资源不多、国家重大布局重大项目不足等给竹山画像,习惯性与发达地区比较,尽显底气不足,导致悲观泄气、妄自菲薄,以“落后正常”安慰自己,甚至“躺平”有理,进取动力减弱甚至丧失。
其实,从地理区位看,竹山正居中国的中部,居中则“吉”。从湖北的行政区划看,竹山看似地处偏远,南北不通,远离省会。但放眼全国,竹山却是承南接北、西进东出的“中心”地带,距武汉、西安、重庆、成都等大城市5小时左右,且交通条件正在持续改善中。同时在信息时代,时空距离已不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数字经济更可弥补交通距离之不足。
从生态环境看,竹山是“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正值天时。竹山的森林覆盖率达70.73%,植被覆盖率达80.4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7%以上;汉江最大的支流堵河贯穿全境,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保护区;境内3A级景区8家,4A级景区2家,可创成5A级景区1家,这些宝贵的山水资源全省罕见,使得竹山成为国家水安全战略保障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国家秦巴生态屏障区,我们正阔步走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奋进之路上。
从产业布局看,竹山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天赋异禀。竹山是国家优质农林产品生产区,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把保护与开发并重,建设天然绿色生态的农林产品、水产品、中药材、矿产品大县,都是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同时,竹山是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县,武陵峡·桃花源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必将为竹山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从新兴产业看,竹山可以作为沿海产业产能转移承接基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生态康养疗愈基地以及各类研学基地等,发展潜力巨大。
从历史文化看,竹山是“女娲补天”创世神话发祥地,是《桃花源记》原型地,是凡有华人都能熟知的两大名片,千年古县的历史积淀,纵横捭阖的历史风云,都是祖宗遗留的极其珍贵的文化宝藏。
从人口发展与城镇体系布局看,以县城为中心的就地城镇化基础良好。县城按4A级标准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经过水库移民、易地搬迁等重大工程实施,中心镇、特色镇和特色村建设水平普遍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大大改善,全域庸派建筑特色彰显,人民幸福指数提升,深得外地来竹人士称赞。
二、落实《湖北省域战略规划》,因地制宜,擘画竹山发展蓝图。
《湖北省域战略规划》编制以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为中心,同过去以行政区划为规划单元比,思维创新,既有前瞻性又有系统性,既有理论支撑又有操作路径,对指导竹山县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突显山水为魂,赋能绿色发展
竹山八山一水一分田,最大的面积是山,最具灵动的是水,最深的底色是绿。这正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相契合,同时也是秦巴绿色生态屏障、核心水源保护区必须担当的使命。要做好保护和发展这篇大文章,念好山水经,打好绿色牌,所有的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基础设施、民生福祉等都要围绕绿色低碳发展来布局谋划,展现竹山的“特”,打造竹山的“优”,形成竹山的“势”。
(二)围绕旅游+统筹区域布局,整县提升发展水平
按照片区统筹、流域治理的“大手笔”新思维,培养“盆景”、以点带面的“小家子”做法已经过时。深度提炼竹山发展元素,用全域旅游的思路统筹布局,链条长、范围广、参与深、可持续。旅游经济的本质是人与旅游资源的广泛、深度链接,把全域旅游资源与基础配套结合起来,与产业发展捆绑起来,与人居环境改善联系起来,幸福生活也就缔造出来了。
1、加快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把合康铁路、洛万高铁、竹旬高速、竹神高速纳入省和国家规划,加快十巫高速南段、界岭隧道、竹旬路等跨省通道、跨县通道建设,把十竹路、洪大路、城北至双台一级路按照旅游公路标准规划,打造成旅游风景廊道,把沿途的公路厕所、休憩驿站、临时眺望点、观景平台、临时停车点、公路绿化、慢行系统、能源补给、环保设施等同主公路一并规划同步实施,开通水上旅游线路,开发利用低空飞行线路,真正形成内畅外联、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推动交旅融合。
2、加快旅游+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堵河流域治理建设堵河画廊,围绕各片区小流域治理建设流域景区,围绕坝区、库区综合治理建设景点,围绕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境设施建成教育游学基地,推动水旅融合。
3、加快旅游+产业带建设。南北方向围绕百里堵河画廊生态文化旅游带,把沧浪山、梅花谷、7031遗址、绿松石城、霍河风景区、圣水湖、九女峰、大百川、百里河、武陵峡、龙背湾、神农洞、高山草甸等景区景点一线串珠。东西方向建成香炉山、文峰塔、女娲山、圣母山、界岭、楚长城、金莲洞、金花洞、白玉垭、天堂林场等景区景点,围绕旅游建成30万亩茶叶产业带、30万亩油菜产业带,打破镇村行政界限,连片形成百里茶山、百里花海,举办采茶节、赏油菜花节、女娲文化节等,推动农旅融合。
4、加快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提升现有两个4A级景区和八个3A级景区基础设施水平和运营能力,新增打造八到十家A级景区,全力招商开发武陵峡·桃花源5A级景区,加强同武当山、神农架等世界知名旅游资源的对接。景区景点必须先策划后规划再建设,弘扬工匠精神打造精品,切忌同质仿造、粗制滥造,甚至破坏性建设。
5、加快旅游+特色镇、口子镇建设。按照“我把城区建成景区,你在城中如在画中”的愿景,把县城打造成4A景区和全域旅游聚散地。把麻家渡打造成绿松石特色小镇,宝丰打造成卫浴小镇,擂鼓打造成田园风情小镇,秦古、得胜打造成茶叶小镇,大庙、竹坪、柳林打造成边贸口子镇,双台打造成红叶小镇,三台片区打造成观音文化小镇,沧浪山片区打造成历史文化小镇,太和片区打造成梅花小镇,上庸打造成慢生活休闲度假小镇,深河依托大百川打造成康养小镇,官渡打造成秦巴民俗风情小镇,力争每个乡镇都有景区,每个特色村都是景点,推动全域旅游真正落地。把10个出县际路口和7个出省(区)际路口节点进行重点提升,展示竹山对外良好形象,让游客来得了,留得下,不想走,还想来。
6、加快旅游+市场主体培育。以招商开发武陵峡5A级景区为龙头,引领全域旅游爆发式发展。按照“个十百千万”的思路,举全县之力,打造一个5A级景区,孵化十家以上旅游开发经营企业,建成百个景区景点,培养千家以上星级农家乐,万人以上参与旅游经济发展,运用网红打卡、小视频、抖音直播等新媒体手段,增加曝光率,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全域旅游目的地。精心打造一日游、两日游、四季游、度假游、康养游、研学游等旅游线路,拓展武汉、西安、重庆、北京等大城市客源市场,连通武当山、神农架、长江三峡、大唐不夜城等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
7、加快旅游+文化内核发掘。一个地方的优势历史文化是最具特色、最有自信、最能变现的祖宗遗留财富。竹山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女娲补天”发祥地,“桃花源记”原型地,朝秦暮楚、附庸风雅、三国故事、汉唐遗迹、秦楚长城、红色文化、特色餐饮等都是用之不竭的文化富矿。好故事不能只说说而已,优秀文化不能仅留在故纸堆里,对历史文化要既挖、又挖、还挖、再挖,赋能到景区景点、文创产品上,通过书画剪纸、民歌影视、文创产品、故事演出等形式,形成鸿篇巨制,让历史文化生活化、可视化、产业化,让游客因美食开胃,因美景陶醉,因文化付费,因竹山回味。
(三)突出以人为本,推进共同缔造
发展的前提要依靠人民,发展的路径要造福人民,发展的成果要全民共享,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围绕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来进行。
1、以人为本,加快以县城为中心的城镇化步伐。全力推进城北新区建设,拉开县城骨架,高标准修建以城北新区—大石沟—桥东—莲花—杜家沟—通济沟—职教集团—城北新区的三环线(人民路—纵横大道为一环线,经纬大道—绿松石城—明清大道—十堰路—经纬大道为二环线),使县城容量达到20万人,真正成为山水园林城市。加快中心镇建设,推进乡改镇落实,提高城镇化率。推进特色村建设,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巩固“庸派”村庄风貌导引和管控成果,整合配套教育、医疗、养老资源,降低居民支出成本,增加幸福指数。
2、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把特色资源开发利用与创新产业结合起来,继续加大水能、光伏等绿色能源开发,推进绿松石矿产安全有序开采,结合旅游建设茶叶、油菜产业大县,利用423万亩林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深化中药材等林特产品的种植和加工,探索碳汇经济的落地路径。要以产业链建设为抓手,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效益,几十年同抓一件事,几届同画一张图,全力培育几个全国知名、全省居前的产业集群。着眼新质生产力,抓好新基建。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既要发挥政府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企业、商户等市场主体的作用,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经济大县。
3、以人为本,筑牢安全体系防线。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发展环境,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抓好水环境安全,抓好污水、垃圾治理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使堵河地表水质常年在Ⅱ类以上,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二是保障生态安全,做好植树造林和林相季相改造,既要“常绿”,还要“多彩”,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发挥生态屏障作用。三是抓好地灾安全防治,竹山地处青峰断裂带,要做好914处地质灾害点、76个山洪灾害易发村庄、36处堤坝、63座水库、28座水电站、1007口山塘、9座尾矿库的监测和预案,争取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等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四是抓好矿山安全,竹山是矿山大县,以绿松石为主的矿区130多个,大小矿洞8000多个,既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引力,又是人命关天的重大隐患,必须强化“人防+物防+技防”等综合措施,严防死守,确保GDP不带血。五是抓好社会稳控安全,全面排查并化解社会矛盾,做好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活动的安全评估,制定预案,杜绝群体、突发事件发生。
三、建立保障机制,凝心聚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1、高标准一张蓝图干到底。要放眼全国、立足湖北、深耕十堰、谋划竹山,建立竹山发展智库,广泛征求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意见,高起点制定战略规划,做到几十年不落后。每年干成一件的是小事,十几年、几代人连续干的就成大事,每届可以有工作侧重,但战略规划的主线和灵魂不能变,一届连着一届干,久久为功,竹山一定会在不断的量变中达到质的飞跃。
2、分阶段落实任务不动摇。战略规划是全县各级、各部门的行动纲领,也是事业发展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决策者的主要任务,就是深层研读规划,结合形势和机遇,分阶段把规划的内容分解到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并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为之努力奋斗,不达目标不罢休。要真正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引入头脑风暴法,消除信息茧房,克服小县城思维,跳出井底,走出大山,放眼世界,以“山区县也能干大事”、“小单位也有大作为”的气概,焕发精气神,创造新业绩。
3、强先锋干部带头创大业。方向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发展的过程要靠“法治”来规范和保障,发展的速度和成效却因不同的“人治”而大相径庭。当前干部总体的状况是好的,但仍然需要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人尽其才、贡献力量。分析当前干部的状况,大致可分为“实干的、耍奸的、捣乱的、旁站的、随便的”五种类型。真正实干的干部不少,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源动力和操盘手,群众口碑好,但往往没有好的结果;耍奸的干部是少数,因长于投机取巧,反而比实干的有前途,社会影响却并不好;捣乱的干部极少,藏在暗处专门挑刺、放冷箭,造成“劣币驱逐良币”,还无法受到处理,对干部队伍和事业伤害极大;旁站的干部处于“躺平”状态,做得很少、说得很好,当评论家,是事业发展的负面因素;随便的干部群体很大,有好的班长,他们是虎狼之师,可建功立业,遇到熊将,他们会变成绵羊,得过且过随大流,乏善可陈。我们要形成鲜明导向,重用实干的,剔除耍奸的,清理捣乱的,教育旁站的,带好随便的,形成上下一心、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要加大干部培养交流力度,通过到部委和省市挂职一批、往乡镇下派一批、外派招商引资一批、公检法司与行政机关交流一批、打通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身份界线选拔一批、重大工程项目一线锻炼发现一批等多种方式盘活干部队伍,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4、燃激情全民创业的奔富路。干部是关键少数,市场主体才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无穷力量。政府恨不得亲自下场办企业,实际是好心而错位、心急而效微。要充分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激情。大力培养企业家、老板和个体工商户,要把招商引资和扶持本地企业同样重视,“儿子”和“女婿”同等对待,扶持企业由少到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对引进的重大产业和项目要敢签对赌协议,下血本支持企业发展。要建立多种投融资渠道。改变单一依靠有限财政投入的方式,通过吸收社会资本、引入金融资本、资源资产置换等形式筹措建设资金。要下功夫优化营商环境。制定有效管用的扶持政策,真正形成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要拓宽视野招才引智。持续培养本地人才,广罗天下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竹山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5、排座次定期评定龙虎榜。建立定期考核评价机制,抓长板补短板,运用考评成果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目前对各单位的考评大都是自报考评指标自己画像,以指标完成情况排名。乡镇、部门由于块头、职能等先天因素不同,小单位根本无法与大单位争高下,所以既要在本县横向比,又要看全省、全市的名次,还要看本届班子在历史排位上的进退,看群众的口碑。县内优秀的单位在省、市排位可能靠后,在历届班子评价中也未必靠前。要注重投资的效率与效益,杜绝重复投资、无效投资,减少低效投资,使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益。(伍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