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和国内全面深化财税改革,县级财政作为国家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县级财政不仅要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关键作用,还要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与升级中扮演重要角色。竹山县作为湖北省县域经济体的典型代表,在大财政体系建设中,正面临着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
一、提高站位,深思细悟大财政体系建设的时代价值
大财政体系建设的核心在于实现财政、金融、投资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形成一种符合本地实际情况、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综合经济管理模式。对于竹山县而言,要准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论述、省委省政府年初工作会精神、省市大财政工作推进会精神,推动大财政体系建设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实现“变分散为集中、变资源为资产、变资产为资本”的构想,将国有资产转化为资本,不仅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还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和市场的活跃。然而,这一过程需要谨慎操作,确保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损害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和监管者的角色,需要平衡好市场化改革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提升县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并在新时代的经济建设中开辟新的增长点。
二、开展国有“三资”清理提升地方政府效能
国有“三资”清理工作是对竹山县的资产、资金、资源进行彻底的清查和整理,以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这些重要的经济要素。通过制定详细的清理计划、开展资产清查、资金管理审计、资源调查与评估、编制“一本账”“一张表”、实施与监督等一系列具体措施,以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资金的合理运用和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一)制定清理计划
1.目标明确。清理工作的目标应明确具体。例如,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和流动性,优化资金的配置效率,以及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确定目标时,应考虑到长期和短期的影响,确保目标是可实现的,并且与县域的整体战略相一致;同时,目标应该能具体、可量化,便于后续的评估和追踪。
2.时间规划。清理工作规划应尽量全覆盖,包括清理工作的启动日期、各个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整个清理计划的最终完成期限;同时,时间规划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或延误;每个规划阶段的目标应该是清晰和可达成的,以便于监控进度和调整计划。
3.责任压实。清理工作应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职责,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这包括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明确责任清单,列出每个责任人的具体任务、完成时间和预期成果;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确保信息的畅通和问题的及时解决;对于关键岗位,可以考虑指定备选人员,以防原责任人无法履行职责时,有人能够迅速接手。
4.保障措施。清理工作还应定期开展进度检查和评估,以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此外,为了确保清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对“三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操作能力。最后,清理工作应尽量争取高层管理的支持和授权,以便在实施过程中能够获得必要的资源和决策权。
(二)开展资产清查
1.登记造册。首先,组建一支专业的清查团队,负责收集和整理所有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逐一登记,包括但不限于土地使用权证、建筑物所有权证、机器设备购置合同等法律文件,以及资产的位置、规格、型号、生产厂家、购置日期、原值等信息;建立一个详尽的资产清单,可以使用电子表格或专业的资产管理软件来记录这些信息,确保每一项资产都能被准确追踪;对于流动资产,如存货、现金等,也需要进行相应的登记,记录其数量、金额和存放地点。
2.价值评估。聘请专业的评估机构或评估师,对固定资产的市场价值和使用价值进行评估。市场价值通常反映了资产在当前市场上的交易价格,而使用价值则是资产对组织运营的贡献程度;评估时应考虑资产的新旧程度、技术水平、折旧情况、维护保养状况等因素;对于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也应进行价值评估,确保其价值被正确反映。
3.状态核实。实地检查资产的物理状态,确认资产是否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是否有损坏、老化或闲置现象;对于设备类资产,检查其运行记录、维修保养记录,评估其使用寿命和剩余价值;对于不动产,如建筑和土地,检查其结构安全、环境适应性和潜在的法律风险;记录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包括使用频率、用途变更、是否符合初始设计目的等。
在资产清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保持清查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确保所有资产都纳入清查范围。二是对于发现的任何异常或问题,应及时记录并报告给党委政府,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三是完成清查后,应编制资产清查报告,总结清查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并为未来的资产管理提供参考。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全面了解县域资产状况,为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资产的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益。
(三)资金管理审计
资金管理审计是保障资金安全和有效使用的重要手段。
1.账目核对。需要对财务账目进行彻底核对、核实,包括银行账户、现金流量表、收支凭证、发票、合同等相关财务文件;核对的目的是确保所有的资金流入和流出都有准确的记录,没有遗漏或错误;特别关注大额交易、异常交易和期末结账等关键节点,以验证账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用比对、抽样、复核等审计技术,确保账目的一致性和合规性。
2.预算执行。审计预算的制定和执行情况,评估预算与实际支出之间的差异,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检查预算分配是否合理,资金使用是否按照预算计划执行,是否存在超预算或预算外支出;分析资金使用的效率,即资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评估资金使用的效益,即资金投入带来的实际收益或成果。
3.风险控制。识别资金管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包括内部控制缺陷、欺诈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的重要性级别;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如完善内部控制流程、加强财务监管、实施风险分散策略等。
(四)资源调查与评估
1.资源普查。资源普查是指对特定区域内的自然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统计,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土壤类型等;普查工作通常涉及地质勘探、水文调查、林业清查、生物种群监测等多学科的综合应用;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以提高普查的准确性和效率;普查结果应形成详细的资源数据库,为后续的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可持续性评估。可持续性评估旨在评价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和社会的长远影响,确保资源的开发活动不会损害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未来几代人的需求;评估内容包括资源的开采潜力、环境承载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采用生命周期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社会影响评价等方法,综合考量资源的短期和长期效应;评估结果应指出资源开发的适宜性和限制条件,提出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3.政策制定。根据资源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资源开发和保护政策,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政策应涵盖资源的有序开采、生态补偿机制、环境保护标准、资源税费制度等方面;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公众参与和社会反馈,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五)编制“一本账”“一张表”
数据整合、信息公开和决策支持是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高效、透明和负责任的财政、财务管理系统。
1.数据整合。数据整合是指将从不同来源、不同格式、不同时间点的资产、资金、资源清查数据汇集起来,进行标准化处理,使之成为统一、连贯的信息集合;通过使用财务软件或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将分散的数据整合到一个平台上,便于管理和分析;整合后的数据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核心财务报表,以及相关的附注和说明;数据整合的过程中,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避免重复计算或遗漏重要信息。
2.信息公开。信息公开是指将整合后的财务报表和相关财务信息向内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公开,以增加财务活动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公开的内容应包括“一本账”(即完整的财务报表)和“一张表”(如年度财务概览或关键财务指标表),使公众能够快速了解财务状况;通过官方网站、新闻发布会、公共查阅室等多种渠道进行,确保信息能够被广泛传播。
3.决策支持。决策支持是指利用整合后的财务数据为政府的决策过程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分析;通过对财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当前的财务状况、资金流动趋势、资产配置效率等关键信息;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和模型,可以预测未来的财务走势,评估不同决策方案的经济后果,为决策提供量化的支持;决策支持还包括制定预算、优化资源配置、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建议,帮助政府做出更加合理和有效的决策。
(六)实施与监督
1.执行落实。执行落实是指根据制定的清理计划,将各项任务分解到具体的责任人和团队,确保每一步骤都得到妥善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应明确任务的优先级、时间节点和质量要求,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执行落实还包括对执行情况的跟踪和记录,及时解决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通过建立项目管理机制,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工作进展,便于管理和调整。
2.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为了确保清理工作按照既定计划和标准进行,防止偏差和延误;建立专门的监督小组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清理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评估工作质量和进度;监督检查应包括现场核查、文件审查、访谈询问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清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检查结果应及时汇总并形成报告,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追究相应责任人的责任。
3.反馈调整。反馈调整是在监督检查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清理工作策略和方法进行适时的修正;通过收集和分析监督检查的结果,识别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点,制定相应的调整措施;调整措施可能包括改变工作流程、增减资源配置、调整时间安排等,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三、风险防控与债务管理相结合
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竹山县必须坚持风险防控与债务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以确保财政安全和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积极化解存量债务。对现有的债务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偿还计划,通过财政预算安排、资产处置、债务重组等方式,稳步减少债务负担,降低财政风险。
(二)严格防范新增隐性债务。建立健全债务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各类项目的监管,防止通过违规融资、变相举债等方式形成新的隐性债务。同时,加强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的审查和管理,确保项目合规、风险可控。
(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优化企业治理结构,提高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推进股权多元化等方式,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减少对财政补贴的依赖。
(四)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通过资本运作、资产重组、产业升级等手段,提高国有资本的投资回报率和流动性,为财政收入的增长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四、加强投资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投资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对于竹山县而言至关重要,在项目立项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后评价阶段等各个环节的具体管理措施,以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风险的控制以及效益的最大化。
(一)项目立项阶段。在这一阶段,应严格遵循科学决策的原则,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研究,确保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应建立项目库管理制度,对入库项目进行分类管理,优先支持符合县域发展战略的重点项目。
(二)项目实施阶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实行严格的进度管理和成本控制,通过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控项目进展,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此外,应强化合同管理,确保各方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执行。
(三)项目验收阶段。项目完成后,应组织专业的验收团队,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验收。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同时,应做好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为后续的维护和运营提供完整的信息支持。
(四)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体系,对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全面评估。通过设定合理的评价指标,量化项目的成效,为未来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同时,绩效评价结果应与项目管理者的奖惩挂钩,激励管理者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五、增强跨部门协同效应以构建大财政体系
构建大财政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各部门之间进行深度的合作与协调。为了推进此项工作,需着重加强部门间的联动与协作。
(一)构建跨部门协调框架。组建由高层领导直接领导的联合工作组,负责协调各部门在大财政体系构建中的行动与目标。定期举行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并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各部门行动一致,目标相同。
(二)明确部门职责。依据各部门的专业特长与职责范围,明确它们在大财政体系中的具体角色与任务,逐项细化措施,形成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和完成时限,督促各部门各单位抓好落实。
(三)促进信息互通。创建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交换,提高决策的透明度与效率,消除信息孤岛,增进各部门之间的理解与互信。
(四)优化工作流程。审视并重构现有工作流程,去除繁琐与不必要的环节,提升行政效率,确保各部门间的顺畅协作。
(五)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对在协同工作中表现优异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认可与奖励,对执行不力的情况进行问责,以此激发各部门参与协同工作的积极性。
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适应县域发展
(一)科学编列预算。按照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科学制定财政预算,综合考量各领域的需要与优先顺序,确保资金配置的合理性与前瞻性。
(二)着重关键领域支出。确保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获得充足的财政支持。同时,加大对社会保障、扶贫等民生项目的投入,体现财政资金的公共福利价值。
(三)控制非必要支出。严格审查并削减非紧急的、效益低下的或重复建设项目,优化资源配置,将更多资金投向关键领域与薄弱环节。
七、加强财政资金监管以保安全合规
(一)完善监管制度。制定详细的财政资金管理规则,明确资金申请、审批、拨付、使用及报销等各环节的操作规范,使每一项操作均有据可依。
(二)加强财会监督。围绕县域中心工作和上级监督工作规划,开展习惯过紧日子等专项监督检查,将监督范围拓展到所有国有资金、资产、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筹集资金、调配资源,提升资金资产使用效率。
(三)强化审计监督。定期进行财政资金的专项审计,深入核查关键领域与重大项目的资金使用,并加强日常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
(四)运用科技手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全面的财政资金管理系统,实现资金管理的全程电子化,提高监管效能,确保资金流向透明且可追踪。
(五)提升透明度。定期公布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资金使用成效,主动接受公众与媒体的监督。
(六)建立问责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防止财政资金的滥用与流失。
通过深刻理解大财政体系建设的战略意义、全面开展“三资”清理工作、坚持风险防控与债务管理相结合、加强投资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有效地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更好的凸显县级财政在大财政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贡献财政力量。(县财政局 张宜源 郭 迪福 胡明升 孙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