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竹山
听竹山故事
我们为您分享一个故事
留一段记忆
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
今天为您分享的文章题目是
用歌声致敬我的音乐老师
作者: 任东高
从相书上得知,属龙的人天生精力充沛,活力无穷,略带一丁点文艺细胞,所以我从小就喜欢唱歌。
没上学时,幸遇熊猫牌波段式收音机当老师,学唱第一首儿歌《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其平静,徐缓、优美的曲调,就像一位充满爱意的母亲,在月光如水的夜里轻轻拍打着怀里的孩子,温情的目光,慈爱的声音,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浸透着母亲对孩子的祝福。《摇篮曲》治愈了我贫穷的童年,也治愈了我苦难的前半生。
(网络图片)
上小学时,在黄栗桂花小学幸遇音乐启蒙老师操于忠。他教我的《小草》记忆犹新。他喜欢把简谱用毛笔提前抄写在一大张白纸上,用夹子固定在木质黑板上,黑白分明,让大家看得清清楚楚。他喜欢教我们唱歌谱,先一小节一小节的教,再一句一句的教;然后他唱谱,我们唱词;最后,他拉二胡,我们伴唱;唱着唱着,眼前仿佛出现一大片一望无际的草原,微风轻抚着成千上万棵小草,生机盎然,我们对美好的生活有了无上的追求和向往,小草坚强不屈的精神也慢慢扎进我们的心田。
上初中时,在黄栗中学有幸遇有一些专业基础的张明林老师。当时我们刚刚升入初三,学校选派了会识简谱的张老师做我们的音乐老师。他的嗓音富有磁性,音色明亮,音域宽广,课前的一曲《红梅赞》,朴实中带着婉转,高亢中透着坚定,同学们沉醉其中。在他的歌声中,点点梅香氤氲开来,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好像就是在那一刻融进我们的血肉和灵魂。在后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历经磨难,就在自己要倒下的那一刻,耳边又回响起那熟悉的旋律,瞬间满血复活,硬生生把一个胆小怯懦的自己逼迫成傲霜怒放的钢铁男子汉。
(网络图片)
上师范时,在竹山师范幸遇德艺双馨的任安翔老师。当时的任老师慈眉善目,华发如雪,博学多才。她循循善诱,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儿女,在生活上事无巨细地叮嘱,对学业上精益求精的严格要求,她借用黑格尔话教育我们说:“不爱音乐的人,不配做人;虽然爱音乐,也只能称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毕业汇演,她为我们排练歌伴舞《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温柔动人的旋律,简洁明快的歌词,对老师的感激、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再搭配有画龙点睛之意的双人舞蹈,真叫人爱不释口。任老师退休后,常开乾老师担任我们的音乐教师,常老师有一头潇洒的卷发,在合唱指挥的时候时不时地往后一甩,那动作真是帅极了。惊喜的是,时隔24年后,我和常老师还能在竹山职教的培训课上相遇,他亲切地叫着我的名字,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24年前的青葱岁月,依旧是混声合唱,依旧是和声伴奏,依旧是歌的世界、琴的海洋,摄影师用镁光灯记录了这珍贵的一瞬间。
(网络图片)
参加工作后,在汉江师范学院幸遇激情四射的许凤蓉教授。许教授衣着朴素,无论是声乐,还是钢琴、指挥,她总是激情满怀,尤其是那夸张的表情,让我们大开眼界。她说:“丰富的甚至是夸张的表情,有助于我们打开歌唱的嘴巴,让怒放的菊花开在脸上。”培训汇报演出,许教授为我们量身定制的是男女混声合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浑厚有力的男中音,配合清亮甜美的女高音,在她张弛有度的指挥下,我们乘坐时空穿梭机,在音乐的世界里重回炮火纷飞的年代,就在潺潺的溪水边,就在还未燃尽的炮火边,我们把怒放的菊花开在脸上,尽情歌唱。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何其有幸,音乐路上,总有恩师如光,为我指引航向,虽然我终究成不了他们的自豪,但他们是我永远的骄傲。把音乐的种子播撒在贫瘠的乡村学校,让愉快的歌声流淌在乡间的角角落落,这也许是我给音乐老师最好的慰藉!
感谢您的收听。如果您喜欢,请在微信公众号文章下方点击在看、留言,并转发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载“云上竹山APP”在视听栏目中收听,还可以在竹山综合广播调频(FM)96.8兆赫节目中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作者:
任东高,楼台乡三台九年一贯制学校语文教师。
朗读者:
余皓若,竹山县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
《听竹山》栏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左右的诗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网在线投稿,并请在标题前注明“听竹山”。本节目文章属作者原创作品,如有侵权,作者自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