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武
人常说,心静自然凉。然而,当气温徘徊于40摄氏度左右,令人窒息的酷热带给人无处可逃的躁动和不安时,常人是很难让心静下来的,凉自然成为一种奢望。这个时候,归隐于武陵峡的上半段,置身于满谷幽静和清凉,心想不静下来都难。
8月下旬的第一个周末,我们一众宣传战线的新老同事,早晨6点就从县城出发,与武陵峡桃花源来了一次双向奔赴。
(一)
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已到桃花源码头。向导热情地为我们科普旅游攻略。武陵峡全长33公里,峡谷下半段有过简单地开发,最幽深精华的上半段仍是处女地。从下游进入,需先坐船后从栈道步行,一个多小时即可到达“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王家大院;从上游(严格讲是中游)顺流而下,目前是无路可走的,大部分河段只能在水里硬蹚,需要三个多小时才能到达桃源深处的王家大院;从浦溪方向顺山而上,可徒步登临四方寨顶峰,俯瞰王家大院,再原路返回。
我们兵分三路,我选择的是走上游蹚过武陵峡的全程。车子从龙背湾电站大坝附近向右拐入丛林之中,兜兜转转了十多分钟,群山之中海拔超过1400米的两大主峰驴头山和四方寨始终在视线的中央,并因角度的变化,呈现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妙趣。四方寨是武陵峡高高挺起的脊梁,驴头山既是官渡河驴头峡的主峰,也是武陵峡的守门员,矗立在两峡交汇处,并与四方寨守望相助、护佑四方。
在要下山的垭口,忍不住下车环视这满目的壮美。天朗气清,群山无际,满目青黛,苍翠的山峦之中,掩映着一块块金黄的烟叶地和土墙垒起来的烤烟炉,既给这幅写意山水平添高光之笔,也在时光的流转中向人传递着秋的讯息。
10年前第一次走这条线时,土路才修到河谷,我开着四驱越野依然感觉费劲。如今,下河的路早已变成水泥路。说话间,壁立千仞的四方寨越来越远,我们已经到了要涉水穿越武陵峡的出发地。
(二)
寂静的峡谷,多了一座关东沟电站发电厂房。电站的水库在竹溪境内,通过引水管道利用高落差在官渡武陵峡谷这边发电。
向导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根竹杖,告诉我们电站下午2点以后发电,我们现在的时间是上午9点,是最佳的顺流涉水时间。
之所以把下河的路修到这儿,是因为唯独这段河谷最中规中矩。清澈的瓦沧河水哗啦啦居中流淌,两边河床水草丰茂无处落脚,水边的鬼柳半裸着抱石锁岸的苍老盘根,迎风招展着无穷的生命张力,南边山坡上满眼苍翠的灌木林里,已经很难辨认哪是野桃树、哪是山樱桃了。跳入水中的凉爽舒适,瓦沧河水的清凉透明,武陵峡谷的原始样貌,尽管是记忆中的熟悉和亲切,仍忍不住让人惊叫连连。
倏忽间,拐过一道弯便已曲水通幽了。渐入武陵峡的深处,大部分区域都没了河床,只有两岸悬崖绝壁若即若离地相对守望,两岸绝壁逢生的灌木向阳而生。阳光无法穿透谷底的清幽,信号无法覆盖的清静,远离喧嚣的清逸,正是求之不得的小隐时光。
凉凉的水,悠悠的风,匆匆的你我,在这里恰到好处地相会,既无痕无扰、不急不躁,又相安相抚、和频和鸣。惬意间,徒生“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爱意。
没有琐事缠身和俗事羁绊,只有忽宽忽窄、或绿或蓝的水天呼应,只有拥在腰身的风水流动和悬在半空的光影流转,只有“落英缤纷,芳草鲜美”和“初极狭,才通人”的景致,让人在物我两忘中自由驰骋、穿越时空,俨然自己成了东晋时期的武陵鱼人,不自觉地融入到这一方简致、和谐、奇丽而宁静的世外桃源之中。
仰望一线天的湛蓝,是行走在谷底的我们与这个世界尚未彻底隔绝的唯一照应。这里没有桥没有路,也不需要桥,不需要路,更不需要体面,不需要脱鞋卷裤,有一棍在手就够了。逢水便蹚,遇坎便爬,不仅不狼狈,反而有一种“竹枝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然从容。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涉水蹚过头道峡、阴阳峡、猴跳峡三道一线天状的峡口和两三处开阔地,深呼吸了幽深峡谷的自然清凉,更见证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妙手笔。
徜徉在这狭长的清凉的静谧的深谷,没有炎热没有浮躁没有喧嚣,突然有了放下一切放空身心放飞情绪的澄清明净,有了超然物外的洒脱,有了想留不能只有下次再来的念想。
(三)
前方的峡谷逐渐变宽起来,正午的阳光已经能倾泻到大部分谷底,忽左忽右的河床上,小路的踪迹越来越清晰,盘卧的怪石也逐渐增多变大,很多地方因巨石挡道,没有竹杖的支撑依然寸步难行。
再拐过几道弯弯,从下游进来同事终于与我们会合了。这时才发现走过上半段的3小时中,我们几个人都不曾出汗,也未曾喝过一口水。各叙清欢之后,我们继续结伴顺流而行。又蹚过齐腰深的险滩,溪头忽现那片茂密的乔木林,脚下也有了成型的乡间小道。最近几次进来都是从下游走到王家大院的农家乐就折返了,没曾想到这块“豁然开朗,土地平旷”的世外桃源的核心区竟如此辽阔,这片并不起眼的乔木林让我们足足走了十多分钟。林地基本平整,有几级狭长的小梯岸,显然曾是重要的口粮地。
走出林子,太阳从头顶毫不留情火辣辣地直射下来,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几十亩农田里,五谷齐全且丰收在望。两户农家乐的屋顶上已是炊烟袅袅,满满的童年记忆和农家味道瞬间扑鼻而来。随着多户人家的易地搬迁,这方世外桃源里曾经“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烟火兴旺已成过往,幸好有王姓、李姓两户人家的执着坚守,与逐渐多起来的游客共同撑起这片田园的烟火四季。
土锅土灶,农家小菜,鲜花椒清煮桃花鱼,酸辣子魔芋干炒仔鸡,高山土豆炖熏腊肉,香喷喷的锅巴饭,爆劲十足的大曲包谷酒,甜香可口的蜂蜜菊花茶,满桌都是城里人的奢望,而且还格外物美价廉。
席间,听闻主人兴奋地说,省城一大型国有企业的规划设计人员在峡谷勘测了多日,要不了多久,垂直电梯、观光索道、高端民宿等5A级景区常见的设施也会在这里出现。我由衷地欣慰,这块“养在深阁人未识”的处女地,必将成为广大游客的又一热捧之所。
(四)
返程时已是下午两点多。穿过一块绿油油的稻田和一片狭长的桃树林后,峡谷再次突然变窄。近些年在悬崖间新修的栈道上,一波波游客有来有往。河谷的水潭里、沙洲上,戏水的、摸鱼的、游泳的、拍照打卡的、傻坐发呆的,各得所乐,不时传来阵阵嬉笑声。
半小时后,我们踏上返程的游艇。上船处,已是松树岭水库的延伸水域。在九曲回肠的碧绿水面上,远山近树疾驰飞逝,碧浪白波紧追不舍,马达轰鸣声、巨浪拍岩声和游客尖叫声,在峡谷里回响不绝,这种动若脱兔的体验感又是另一种新奇。
十几分左右,仅容一船通过的武陵峡出口渐入眼底,开船师傅早已松开油门鸣笛缓行起来。瓦沧河正是从这个峡口汇入驴头峡的。两峡交汇处,碧水之间兀自独立一山名曰中柱山。中柱山虽然和旁边的驴头山低了很大一截,山顶同样是树木葱茏,气势和魅力丝毫没有逊色。
松树岭电站未修之前,谷底当在水下30米处,那时的武陵峡口小木船都难以入内。遥想一千年前,这定是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的地方。而20年前的驴头峡漂流,也曾风靡一时。
拐入驴头峡后,峡谷立马宽了十余倍,水面未变,但船已由顺流而出变为逆流而上了。右岸是飞禽都避而远之的驴头山,左岸的高山之间,蜿蜒盘旋的242国道、稀稀朗朗的院落已经历历在目。斗转星移之间,忽然有了重回人间和驶入小三峡的感觉。
是夜,回到家里,感觉心仍在武陵峡内。身子明显困乏了,手却忙不停地要写些文字,配着视频显摆于网上。
蹚过武陵峡,最大的收获,不在于用脚丈量过后留给朋友圈里三万多步的排名靠前,不在于发布的短视频有多少人点赞或羡慕,只在于身心被这一谷清凉、一席清雅、一河清澈,惠顾过、接纳过、洗礼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