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8月19日,笔者在宝丰镇宝丰河两岸看到,河道宽阔、流水通畅、堤岸青青,杨柳依依。清澈的河水里,水鸟翔集,或翩翩起舞,或追逐嬉戏。志愿者们身穿红马甲,手拿长钳、垃圾袋等工具,沿着河岸捡拾垃圾杂物。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水的涟漪、光的斑斓、行人的欢笑、孩子的嬉闹,鸣奏出这水与景、光与影的华美乐章。眼前这一幅和谐的生态美景图,便是该镇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的最好见证。
近年来,该镇按照“三个全覆盖”思路,坚定不移保水质、护生态、守底线,同心共护宝丰河,当好忠诚“守井人”,全力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坚决把保水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分类推进集镇、园区、农村污水治理,河道治理,环境治理,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全面打响全域守水、护水、治水攻坚战,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锤炼过硬干部队伍,夯实流域治理根基。将“共抓大保护、当好守井人”相关工作纳入党组织“主题党日+”学习内容,通过“三会一课”、专题辅导等方式,结合党员春季春训、党务讲堂等活动,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凝聚“大保护”共识,树牢“守井人”理念,强化参与保水、护水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变“要我保护”为“我要保护”。完善镇、村两级河湖长制组织体系,明确镇级河湖长10名、村级河湖长23名,组建29支“十星”党员护水队,在巡河、护林区域设立公示牌,分段分片划定党员责任区,并设岗承诺。深化“十星创建”,将护水守井、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作为“双十星”争创的重要内容,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严格保护流域水源地”的发展理念植于心、践于行,引导全镇1000余名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认同、行动上配合。
实施全镇清洁行动,扮靓生态宜居乡村。健全集镇环卫体系,进一步厘清环卫公司与村(社区)环卫保洁责任区,明确到每条街巷,制订“门前三包”公示牌,上墙到户,安排环卫公司组织20人的队伍进行集镇分区大扫除、大清洗,开展集镇区域全路段卫生清洗整治工作。建立年轻干部每周卫生巡查制度,抽调6名政府干部成立集镇环境督查专班,每周对环境卫生问题点位进行通报。形成每周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的“周五环境卫生清扫评比”活动机制,在集镇由镇党委班子成员带头、镇村干部参与,划区到人、分片包干,每周五开展背街小巷卫生清扫、河道垃圾清理等志愿服务活动,参与情况作为党员干部评选十星级党员重要依据,并定期“晾晒”。在农村,每周五按院落开展农户房前屋后卫生检查评比,按“清洁、较清洁、加油”三个等次认定,采取“红黑榜”公示,并作为“十星级文明户”评选重要依据,引导群众自觉养成文明卫生生活习惯。
开展全域污水治理,提升流域治理水平。成立宝丰镇全域污水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制定《宝丰镇全域污水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明确“大战六个月、护好一河水”目标,建立任务清单、包保清单,形成“主要领导主抓、班子成员负责、镇直部门参与、镇村干部联动”的工作格局,在集镇5个村(社区),组织镇村干部、网格员逐小区逐户对污水主支管网分布、化粪池分布、居民污水入管、管网渗漏等情况全覆盖排查、分片登记,并组织技术公司对管网沿线COD浓度指标异常情况倒查根源,找准雨水、河水进入管网点位,分社区精准绘制管网“路线图”;在农村,全面摸排无动力污水处理站分布、运营、接入情况,统计分散农户厕所改造情况,各村形成一张图,对改厕任务、需新建微站建立“任务清单”。今年以来,新建和修复污水管网65公里,新建三格化粪池1000余户,集镇村污水支管网已接户9553户,污水接入率达到90%。
深化共治共管理念,画出最大“同心圆”。结合乡村建设“六件事”,把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贯穿建设全过程,协同共管流域治理。坚持共建共治,推行“四方”共管机制,按照属地总管、党员领管、中心户长协管、群众组织自管的管理模式,将支沟综合治理、雨污分流、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维护、人居环境整治等纳入职责范围,落实村民门前“包保”机制,流域内各社区、村自发组建保水护河、保绿护林、环保卫士等群众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河道清理、环境大扫除等志愿活动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推动共管共享,鼓励群众举报环境保护问题,形成“发现问题-快速处置-办结反馈”的工作闭环,推动成立环境卫生理事会、乡贤理事会等各类群众自治组织,制定乡风文明公约、村民公约等,引导村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主动参与厕所革命、垃圾分类、村庄环境整治等活动,规范群众生产生活行为,激发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
下一步,宝丰镇将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带动居民参与到守水护水工作中,坚定不移当好忠诚可靠“守井人”,持之以恒保护水质安全,锚定“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定位,统筹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人民群众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朱本双 王平 田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