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竹山
听竹山故事
我们为您分享一个故事
留一段记忆
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
今天为您分享的文章题目是:
探访竹山金华剑迹
见证媱姬治水传奇
作者:胡明升
金莲洞是竹山县很有名的一处自然风景区。
不久前,好友相约游览金莲洞,欣然同往。而我到金莲洞的目的,更是为探访竹山古八景之——金华剑迹。
竹山,这座人文底蕴深厚的小城,蕴藏着许多令人陶醉的美景。其中,竹山古八景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而金华剑迹,更是古八景之中最为神秘而引人入胜的一景。
竹山县志记载:“城西百七十里,得胜铺塘一石岭截然中断,溪水从中流出,旧传金华仙女神剑所劈。”这就是金华剑迹典故的出处。
如今,在城西得胜、秦古两镇交界处,永宁寨一山中断,分为东、西二寨,得胜文裕河、石底河从中流入秦古境内姚家河。两岸石峰耸峙,风清气幽,峡流生花,莺飞草长,自然风光奇异,不由自主神往。这里既是金华剑迹原型地,也是金莲洞景区所在地。
巧合的是,在得胜一边的峡谷峭壁上,一大石兀出,其下石壁凹进,形成一个天然岩尾洞。旧传洞前水潭开莲花,俗称金莲洞。民国时期,为躲避匪乱,当地袁姓家族十八女子于此跳崖殉节,名动一时。以至于,如今不少人犹记袁女殉节,淡忘金华剑迹,难免令人心生时光荏苒、岁月弄人之叹。
传说中,金华仙女,本名叫瑶姬,是天帝(炎帝)的三女儿。瑶姬神通广大,曾经传授大禹治水之策,并遣神帮助大禹凿开山岭、疏通河流。
话说,在远古时代,文裕河、石底河水势浩大,可由于大山阻隔,积水淹没大地,苍生或为鱼鳖,遭受无尽苦难。这时,金华仙女来了。只见她出手一剑,山河为之动容,风云为之变色,带着雷霆力量和磅礴正气,劈开了无比坚硬的山石,疏通了堵塞为害的积水。从此,水消变良田,民安得繁衍。
至今,从当地不少地名背后,还能看到不少遗存的纪念印记。淳朴的山民,把神剑所劈处,称作“垮山”,又把百姓聚居之地,叫作“复兴”“全胜”,饱含胜利的欣喜和豪情。
剑迹铭千古,治水惠苍生。如今重游故地,高山竦峙,清流奔涌,不禁令人心潮澎湃。使我深深感到,金华剑迹不仅仅是一道美丽的自然奇观,它更是一曲不畏艰难、战天斗地的精神赞歌,一股直面未来、造福人民的凛然正气。
金华剑迹是竹山人民的骄傲,它是竹山人民开山疏堵、披荆斩棘的智慧见证,它是竹山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传承印记。它将激励着我们,做新时代里不畏艰险的挥剑者,做新征程上勇于创新的探索者,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践行者,奋力谱写出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创造美好未来的新传奇。
最后,口占一首《金华剑迹赞》,谨志此行:
本是神女剑开光,劈岭疏河绵泽长。
气贯云霄惊日月,河奔浪涌涤沧桑。
中华儿女多奇志,战天斗地岂自忙。
造福后世传千古,治水传奇永流芳。
感谢您的收听。如果您喜欢,请在微信公众号文章下方点击在看、留言,并转发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载“云上竹山APP”在视听栏目中收听,还可以在竹山综合广播调频(FM)96.8兆赫节目中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作者:
胡明升,竹山县财政局干部。作品散见财政部网站、《中国财经报》《中国财政》等杂志和纸媒,以及秦楚网、今日竹山等媒体。著诗集《不夜集》《线条集》和散文《拾贝集》。
朗读者:
夏甜,竹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听竹山》栏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左右的诗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网在线投稿,并请在标题前注明“听竹山”。本节目文章属作者原创作品,如有侵权,作者自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