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必然会遇到大量从未出现过的全新课题、遭遇各种艰难险阻、经受许多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关键要看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意志和本领。通过开展基本培训工作,找准党校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确定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具体要求,紧扣党之所需,进一步推动党校与党的事业同频共振,组织受益面更大、体系更全、覆盖面更广的干部教育培训,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是践行党校初心的应有之义,也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现实需要。
进入新时代,各级党校聚焦主责主业,在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上取得明显成效。由于各级党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差异较大,尤其是基层党校普遍存在专职教师人员不足、专业结构不合理、培训机制欠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足、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基层党校教师实践能力普遍欠缺。在基本培训中,针对新时代党员干部“本领恐慌”、能力不足问题开展履职能力培训时,就不能满足学员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需求,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一、当前基层党校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原因剖析
(一)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基层党校的专职教师几乎不存在,教师所学专业与所要讲授的课程大多不能对口,而且一个教师同时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专业不专的现象在基层党校普遍存在。部分基层党校编制不足,一些紧缺专业人员严重不足,不能很好地开展专题性教学。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不利于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
(二)教师培训提升机制欠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深刻而复杂的变革,新情况、新问题、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获得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元。基层党校普遍存在对年轻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不够重视,缺乏长期系统的培训计划。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少,缺少不断学习充电和提升自我的机会,知识更新不及时,导致眼界和思维不够开阔。不能很好地满足学员对教学内容吸引力和培训形式多样化的需求。
(三)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足。基层党校的培训对象都工作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一线岗位上,面对的是新时代我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这就要求基层党校教学必须与实际紧密结合,帮助和启发学员找到做好本职工作、应对现实问题与矛盾的理论指导和应对方法。但由于基层党校教师工作局限性,对于处理目前社会基层问题和矛盾既无经验又无实践,对于现实存在问题上升不到理论高度,找不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难以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效果。
(四)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部分基层党校办学条件较差,不仅硬件设施落后,而且经费保障不足,不能满足教师培训、调研等需求,成为制约教师素质提升的瓶颈。再加上职称晋升难、晋升通道窄,导致教师在教学、科研、咨政等工作方面积极主动性不高,作用发挥不够。
二、提高基层党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多措并举,优化教师专业结构。针对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基层党校要主动出击,做好长远规划。有意识地发现,有计划地引进、有力度地培养。逐步建立一支政治强、信念坚、业务精、作风正、结构优的师资队伍。
2.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根据培训需要,聘请当地党政领导干部,为基层党员干部阐明形势、解析政策、答疑释惑,提升对政策的贯彻执行水平;邀请基层党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领域的“田秀才”“土专家”以及致富带头人走上讲台,为基层党员干部传授先进经验做法,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建立一支系统、多元的兼职师资队伍。
(二)重视教师学习培养。
1.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严格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坚持一课一备,逢课必备。落实新课程全程试讲,由校领导严格把关。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交流,积极参加学员讨论,力争达到教学相长、教教相长、学学相长、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重视新入职和年轻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制定系统长期的培训计划,突出精品意识,注重学术规范,不断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水平。
2.完善教师结对帮扶机制。通过“结对子”传帮带等形式,以“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等方式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引导、鼓励和培养,着力提高“用学术讲政治”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对党的思想理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进行学理阐释和论证,把道理学理哲理讲得令人信服,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三)加大基层党校教师调研力度。
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行充分调研,突出问题导向,并结合实际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形成科研成果,并将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专题进入党校培训班。使教学专题既符合时代要求、地方特色,又发挥了党校智库作用,为领导决策咨询提供参考。
1.坚持问题导向。调查研究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党校教师必须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调研过程中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了解问题,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对问题的本质作出正确判断,对问题的根源作出准确分析,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点。着眼改革发展实践中的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矛盾,回答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倾听实情,观察实情,针对调查中反映和发现的具体问题,列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逐一列出解决方案。
2.坚持深入基层。党校教研人员只有深入一线实践,在接触实际、参与实践中,才能打开视野、充实头脑、丰富经验,才能把真实情况掌握得更准确一些,把客观规律认识得更透一些。在调研过程中,不仅要运用听取报告、座谈会等方法,还必须要入村入户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既要了解表面情况,又要深入剖析本质。通过求真务实的调查研究,真正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形成可行性的调研报告,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坚持系统思维。调查研究是提升办学质量,推动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党校教研人员要通过多层次、多方向、多渠道的调查,掌握大量的原始资料,在调研过程中,要注意调研方法的多样性、调研对象的普遍性、各类问题的设计以及对不同层次不同声音的理解。同时,还要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特点、趋势,拓宽研究渠道,丰富研究方法,创新研究方法,坚持因地制宜。
(四)拓宽挂职锻炼渠道。
基层党校人员进口难,但出口也比较困难,人员很难流动起来。各基层党校近几年都引进了不少青年教师,他们拥有较高学历和丰富知识,只要补上“社会大课堂”这一课,就会更好更快成长为中坚力量。全方位落实挂职锻炼是破解党校教师身上存在“先天不足”和“倒挂”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挂职锻炼,切实融入基层、扎根实践、服务群众,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开阔眼界、打开思维,才能以课堂传授为渠道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1.完善各级党校交流机制。上下级党校要加强联动,上级党校可将基层党校教师纳入各专业教研室范畴,在教研咨等方面给予对应指导。在召开学术研讨会、理论备课会和经验交流会时,应更多地给予基层教师参加机会,加大对基层党校教师的培训力度,并使之常态化、制度化。以“上挂下派”双向挂职方式,进一步融通共享资源。上级党校选派干部到基层党校挂职,加强对基层党校的业务指导,帮助解决基层党校的实际难题。下级党校选派年轻干部到上级党校跟班学习,提升基层党校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眼界,增强教学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挂职的平台纽带,实现各级党校之间的师资库、专题库、案例库、现场教学库共享,打通纵向教学资源共享渠道,共同促进党校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2.畅通行业领域交流机制。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常态化协作机制,推动同题共答、同向共进。打通基层党校与乡镇、各职能部门之间人才交流的通道,统筹党校资源、组织资源、行业资源,发挥整体优势,在横向比较中提高基层党校教师自身实践能力,促进形成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人才流动格局。
(五)完善教师激励机制
1.健全激励机制。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建立科研精品奖励制度,扩大科研奖励范围,不仅从物质方面予以奖励,还可以增加一些精神奖励,提高奖励品质,强化科研奖励的影响,提高奖励质量,更有效合理地分配奖励资源,调动教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将教学、科研、咨政等各方面成果纳入考评,作为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2.加强经费投入。必要的党校教师队伍建设经费和投入,是搞好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在经费投入上,在保证必要的办公费、培训费以及任课教师的等费用的基础上,对教师的进修培训、考察参观、学术交流等所需经费财政部门应该以专项经费的形式列入年度预算予以保障,为教师提供良好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
3.强化人文关怀。加大感情上的投入,增强教师的归属感。积极帮助解决好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尽力改善生活条件,建设好文体活动室、职工食堂,开展文体比赛等活动,让教师队伍感受到有家一样的温暖,切实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中共竹山县委党校 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