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县堵河实验室建设工作思考

2024-06-21 15:52   竹山县融媒体中心   王锐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当前,我国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太阳能、锂电池、数字经济等领域实现了换道赛车和换道超车,并在近年来加强了未来科学、未来能源、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未来产业的前瞻性谋划布局,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了良好基础。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山区县,如何依靠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如何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如何破解难题,县委提出118项小切口改革事项,其中布局建设“堵河实验室”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被县委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如何建设堵河实验室,作为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的具体工作人员,如何在实验室建设上破题,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提出自己浅显的认识。

一、建设堵河实验室的必要性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中国共产党竹山县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明确强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围绕“56513”产业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兴产业、育企业、强工业,做强优势产业集群,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实施数字赋能工程,强化科技创新应用,建设更高质量的实力竹山,创成湖北省创新型县。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对创新的高度战略定位,有力地说明了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更加需要依靠创新提供发展动力、深挖发展潜力、实现更大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等,以及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无一不有赖于创新的引领作用。

作为竹山县,建设堵河实验室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既是建设“科技竹山、创新竹山” 塑造新优势、培育新动能的必然要求,也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还是重点产业链稳链、补链、强链最坚实的支撑,更是提升县域创新能力,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新动能,夯实新质生产力的迫切需要。

二、省市实验室认定要求

根据《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十堰市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建设省级、市级实验室,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省级实验室:(1)依托单位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近三年应承担过与研究领域相关的国家级基础研究项目3项以上,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以上,至少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项。(2)依托单位为医院的,除满足条件(1)外,应是三级甲等医院。(3)依托单位为企业的,,原则上应具备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为本行业领军企业,具有开展应用基础研究能力;企业当年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以上,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5%以上或研发投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近五年承担过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累计获得专利授权5项以上,其中发明专利3项以上。(4)至少拥有30人以上,固定研究人员,其中高级(含)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比例不低于总人数的50%。有本研究领域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获得过省级以上人才计划支持。依托单位为高等院校的,原则上在所属学科领域应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依托单位为企业或科研院所的,应具有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条件和基础。

2、市级实验室:(1)依托单位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重点实验室:近三年应承担过与研究领域相关的国家级基础研究项目2项以上,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以上或至少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项。(2)依托单位为医院的重点实验室:除满足条件(1)外,其依托单位应是三级甲等医院。(3)依托单位为企业的:应具备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具有开展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在本行业有代表性,企业当年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5%以上,或者年研发投入达到800万元以上,近五年承担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或省重大科研项目,累计获得专利授权5项以上,其中发明专利1项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的年平均数达到5项以上。至少拥有20人以上固定研究人员,其中高级(含)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比例不低于总人数的30%,具备培养高级人才的能力。有本研究领域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获得过省级以上人才计划支持。依托单位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重点实验室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占固定研究人员比例应达到35%以上。

三、省市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

1、湖北省实验室建设情况。为强化源头创新,打造核心动力源,产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湖北省先后布局建设光谷、珞珈、江夏、洪山、江城、东湖、九峰山、三峡、隆中等10家湖北实验室。在光电科学领域,由华中科技大学牵头组建光谷实验室;在空天科技领域,由武汉大学牵头组建珞珈实验室;在生物安全领域,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牵头组建江夏实验室;在生物育种领域,由华中农业大学牵头组建洪山实验室;服务国家存储器基地建设,组建湖北江城实验室;在磷石膏综合利用方面,组建三峡实验室;在新能源汽车及交通运载装备应用的全链条关键技术领域方面,组建隆中实验室;在中医药协同创新方面,聚焦湖北道地药材产业领域的共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组建时珍实验室。同时布局组建的还有东湖实验室、九峰山实验室,现已全部进入实体化运作,成为湖北省核心战略科技力量。除10家湖北实验室外,湖北目前还有在鄂国家重点实验室30家,省重点实验室195家,全省实验室体系基本成型。

2、十堰市实验室建设情况。2023年11月28日,十堰市科技局认定了一批市重点实验室共20家,依托单位主要为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其中高校9家,科研院所1家,三甲医院有4家,企业6家;主要涉及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信息技术等;企业重点实验室主要分布在丹江、十堰市经开区各1家、十堰高新区3家、张湾区1家,房县1家。分别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量子信息与精密光学、先进车用铝合金材料、电磁感应与节能技术3个重点实验室;湖北医药学院的病毒学、脑与类脑、药用植物及进化遗传学、天然药物纳米制剂研究、智能医学创新5个重点实验室;十堰市人民医院的生殖与遗传、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研究2个实验验室;十堰市太和医院的肝癌调控机制与靶向治疗、肿瘤治疗抵抗和临床转化2个实验室;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先进电池材料实验室;湖北共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甾体药物及中间体实验室;汉江师范学院的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实验室;十堰市农业科学院的生物育种实验室;湖北佳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液压油缸轻量化研究与应用实验室;湖北三环汽车有限公司的智能网联特种车实验室;湖北长平汽车装备有限公司的防弹防爆材料及成形应用实验室、湖北武当动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武当特色兽用中药实验室。

3、竹山县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截至目前,全县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平台59家,其中:院士专家工作站10个、珠宝检测实验室1个、卫浴五金产品检验检测中心1个、省级星创天地3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8家、市级以上企校联合创新中心8家、市级“双创”战略团队7个、市级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14家。争取省级“三区”科技人才、科技特派员21人,获得市级以上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命名5名。竹山(湾区)离岸科创中心正式运营,前瞻性谋划竹山(北京)离岸科创中心。积极引导企业云入驻十堰(深圳)、十堰(上海)离岸科创中心,各类科技创新平台间接吸纳、凝聚各类科技人才近200余人。全县建成县级实验室4家,分别为:县医院的流行病学实验室、秦巴钡盐公司纳米硫化锌实验室、卫浴五金产品检验检测实验室、珠宝检测实验室。目前,我县获得省、市级认定备案的实验室还未实现“零”突破。

四、“竹山堵河实验室”建设推进情况

1、初步达成政校企合作协议。在反复沟通协调的基础上,县科经局、教育局代拟了《竹山县人民政府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初步达成共建“堵河实验室”、卫浴产业技术研究院、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研究生分院等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等,目前协议已通过县司法局法律审查,将择机与湖北汽院正式签约。同时,积极引导企业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两家企业(卡兰达、启恒科技)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共建的十堰市智能洁具研发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十堰市燃气自闭阀智能制造企校联合创新中心获得十堰市科技局认定备案。

2、深入开展企校双进。邀请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数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机械学院(测控系、设计系)、智能制造系专家组先后深入湖北一佰分金属、巨耀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卫浴检验检测中心、泰璞电子、绿松石博物馆开展实地调研踏勘,4家企业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同时,组织召开座谈会深入探讨实验室合作模式、功能定位、研究方向、人才培养等工作内容,通过调研座谈,进一步明确了“竹山堵河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思路。

3、项目争取实现突破。作为支撑“竹山堵河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堵河实验室卫浴产业分中心(科创中心)建设项目获得湖北省预算内资金项目立项,争取卫浴科创中心建设项目资金400万元。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承担的《支撑卫浴五金产业绿色升级关键共性NQI技术集成及应用示范》项目自筹科研资金63万元,获得市科技局立项并结题验收。卫浴五金产品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顺利通过市级专家评审。同时,集卫浴企业孵化、产品概念设计、卫浴3D产品打印、产品蝶变功能于一体的卫浴科技研发中心优化升级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4、积极融入科创链平台。为夯实堵河实验室建设基础,积极引导企业融入湖北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十堰专区竹山工作站建设,对接湖北技术交易所、万方数据、深圳清研兰亭、深圳企知道等科创数据库资源,联通光电子信息产业供应链数字平台,打通数据资源共享接口,丰富供给服务功能,实现了技术、人才、金融、场景四类创新应用,截至目前,全县已在湖北科创供应链天网平台-十堰专区入驻企业154家,为实验室建设提供了技术层面的支撑。

五、我县实验室建设存在的差距

一是产业优势和研发引领作用不够强。我县产业结构不优,发展能级不高,科技含量较低,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主导产业除卫浴产业初具规模外,其他如绿松石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等还没有形成集群效应,水产业、低空经济产业尚处在探索阶段,虽然在某些领域与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但项目没有做实,产业技术支撑力度不够、科研实力不强,缺乏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实验室建设任重道远。以湖北三峡实验室、隆中实验室为例,湖北三峡实验室聚焦绿色化工领域,依托兴发集团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10个单位组建,专职研究人员118名到岗开展研究工作,全力攻克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难题。湖北隆中实验室依托襄阳市人民政府建设,由武汉理工大学牵头组建和运营管理,有湖北文理学院、湖北泽融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4个分中心,以先进车用材料为核心研究方向,形成材料基础科学、前沿探索、新能源汽车及交通运载装备应用的全链条关键技术。

二是科技创新力量薄弱。全县106家规模工业企业中,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只有57家,建有率仅为53.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为2.78%。2020年、2021年、2022年,我县全社会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重仅为0.32%、0.82%、0.95%,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97、1.38和1.26个百分点。2022年全县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仅仅为1.04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41件。截至2023年底,全县高新技术企业仅为32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3.63家。

三是科技创新投入不足。《湖北省科技进步条例》要求“市、县两级财政科学技术经费支出在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所占比例要逐年增长。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我县本级财政科技支出分别为3531万元、3957万元、5641万元、6150万元、7423万元;本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分别为0.78%、0.77%、1.43%、1.44%、1.64%(2023年:全市平均值为2.84%;丹江口市为7.78%,房县为2.01%,郧阳区为1.82%,郧西县为1.78%),2023年虽然我县科技投入同比增速达20.7%,但占比仍然处于全市末位,与湖北省创新型县建设以及邻近县相比差距明显。

四是科技型人才少。2023年,全县万名就业人员中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仅为45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仅为7.32%,尤其缺乏行业领军人物、创新型技术和实用型技能人才;人才培养开发、管理使用不够科学合理,致使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高层次人才引不进。据统计,2023年全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为6236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为1965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重仅为31.51%。202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仅为546人,占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比例仅为8.76%。

六、意见和建议

“竹山堵河实验室”建设必须聚焦卫浴轻工、新材料等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坚持企业技术需求导向,加强产学研合作,打造集结构材料研发、卫浴绿色低碳轻量化智能化、未来产业布局发展于一体的“堵河实验室”。

1、明确研究方向。实验室建设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依托高等院校,二是依托医院,三是企业自建。目前湖北三峡实验室聚焦绿色化工领域,依托兴发集团牵头,攻克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难题。湖北隆中实验室依托襄阳市人民政府建设,由武汉理工大学牵头组建和运营管理,以先进车用材料为核心研究方向。武当实验室依托湖北万润公司,聚焦汽车智能充电桩研发,轻量化及新能源装备研发,新型光热能源材料研发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为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建议“竹山堵河实验室”建设依托湖北汽车学院等高校专家团队为智力支持,聚焦卫浴、新能源、绿松石产业,在有色金属材料研发及制备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及装备、产品结构优化及外观设计等方面发展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展开研究,突破一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同时,围绕卫浴新材料新产品数智化、卫浴产品绿色低碳轻量化、新能源电池结构性材料研发等领域与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建设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的实验室。 

2、完善组织架构。建议借鉴隆中实验室建设模式,由县政府搭台,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依托单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牵头组建一个独立法人单位进行运营管理。在运行机制上,采取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采取“3+X” (①政府提供实验室办公、研发场所及政策引导,②学校汇聚高层次人才和技术资源,③本地龙头企业会同专家团队挖掘行业关键共性技术;X是指:根据实验室建设进展情况,逐步邀请湖北医药学院、汉江师范学院、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高校参与“实验室”建设)模式,构建“政府主导+企业研究室+专家团队”的三级运行机制,以现有的科技研发创新中心,促进政策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推动卫浴、新能源、绿松石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参与、学校主导,把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做到科研设备共享、人才共享、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成果共享,政企校三方合力共建“竹山堵河实验室”。同时,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指导下,尽快确定组织架构,明确研究方向、预期目标、投入机制、人才建设、支持政策等,不断夯实工作基础。

3、加强组织领导。为统筹提高科技创新资源,建议明确一名县委常委联系科技创新工作,一名县领导牵头实验室建设,组建以县委办、县政府办、经济开发区、县委组织部、县科技和经信局、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县兴竹公司以及相关产业主管部门和有关企业为成员单位的工作专班,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实验室建设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明确时间表、任务图,确保工作有序、有力、快速推进。

4、加大科技投入。近年来,本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虽然在逐年递增,而真正用于科技创新领域的资金杯水车薪,本级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仅仅在2019年有投入有支出。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建议在每年本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中列支专项资金500万元,支持实验室在人才引进、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关键技术突破等方面支出,推动实验室高效运转。同时,对企业研发投入增量部分,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后补助,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研发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

5、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产学研支撑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招校引院”,围绕“产业链”布局“院所链”,柔性引进博士、硕士生来我县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探索构建“企业出题、院校选题、政府助题”的政产学研联合创新路径,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夯实“堵河实验室”建设基础。同时,尽早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搞好顶层设计,构建形成从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发到成果转移转化乃至产业高级化发展的科技创新全链条发展模式,为我县卫浴、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全要素、全链条高质量发展技术支撑。

6、超期谋划未来产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机遇,以前沿技术催生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健康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以创新为动力,以场景应用为牵引,以企业为主体,以“未来技术学院-未来产业科技园-未来产业先导区”为载体,构建“新技术突破-新场景应用-新物种涌现-新赛道爆发”的未来产业生态,促进“堵河实验室”内涵式发展。(李荣山  王彩稳)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