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当前,我国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太阳能、锂电池、数字经济等领域实现了换道赛车和换道超车,并在近年来加强了未来科学、未来能源、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未来产业的前瞻性谋划布局,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了良好基础。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山区县,如何依靠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如何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如何破解难题,县委提出118项小切口改革事项,其中布局建设“堵河实验室”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被县委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如何建设堵河实验室,作为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的具体工作人员,如何在实验室建设上破题,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提出自己浅显的认识。
一、建设堵河实验室的必要性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竹山县围绕“56513”产业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兴产业、育企业、强工业,做强优势产业集群,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实施数字赋能工程,强化科技创新应用,建设更高质量的实力竹山,创成湖北省创新型县。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等,以及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无一不有赖于创新的引领作用。
作为竹山县,建设堵河实验室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既是自身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还是提升县域创新能力,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新动能的迫切需要。
二、省市重点实验室情况
1、湖北省实验室建设情况。为强化源头创新,打造核心动力源,产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湖北省先后布局建设光谷、珞珈、江夏、洪山、江城、东湖、九峰山、三峡、隆中等9家湖北实验室。在光电科学领域,由华中科技大学牵头组建光谷实验室;在空天科技领域,由武汉大学牵头组建珞珈实验室;在生物安全领域,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牵头组建江夏实验室;在生物育种领域,由华中农业大学牵头组建洪山实验室;服务国家存储器基地建设,组建湖北江城实验室;在磷石膏综合利用方面,组建三峡实验室;在新能源汽车及交通运载装备应用的全链条关键技术领域方面,组建隆中实验室。同时布局组建的还有东湖实验室、九峰山实验室,现已全部进入实体化运作,成为湖北省核心战略科技力量。除9家湖北实验室外,湖北目前还有在鄂国家重点实验室30家,省重点实验室195家,全省实验室体系基本成型。
2、十堰市实验室建设情况。2023年11月28日,十堰市科技局认定了一批市重点实验室共20家,依托单位主要为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其中高校9家,科研院所1家,三甲医院有4家,企业6家;主要涉及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信息技术等;企业重点实验室主要分布在丹江经开区1家、十堰高新区3家、张湾区1家,房县1家。
3、竹山县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截至目前,全县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0个、珠宝检测实验室1个、卫浴五金产品检验检测中心1个、省级星创天地3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8家、市级以上企校联合创新中心8家、市级“双创”战略团队7个、市级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14家、市级以上创新创业领军人才5名,同时,前瞻性布局建设竹山(湾区)离岸科创中心,各类科技创新平台间接吸纳、凝聚各类科技人才近500余人。
三、省市实验室认定要求
1、省级实验室:(1)依托单位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近三年应承担过与研究领域相关的国家级基础研究项目3项以上,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以上,至少获得省部级奖励1项。(2)依托单位为医院的,除满足条件(1)外,应是三级甲等医院。(3)依托单位为企业的,原则上应具备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为本行业领军企业,具有开展应用基础研究能力;企业当年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以上,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5%以上或研发投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近五年承担过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累计获得专利授权5项以上,其中发明专利3项以上。(4)至少拥有30人固定研究人员,其中高级(含)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比例不低于总人数的50%。有本研究领域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获得过省级以上人才计划支持。依托单位为高等院校的,原则上在所属学科领域应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依托单位为企业或科研院所的,应具有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条件和基础。
2、市级实验室:(1)依托单位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重点实验室:近三年应承担过与研究领域相关的国家级基础研究项目2项以上,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以上或省部级以上奖励1项。(2)依托单位为医院的重点实验室:除满足条件(1)外,其依托单位应是三级甲等医院。(3)依托单位为企业的:应具备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具有开展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在本行业有代表性,企业当年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5%以上,或者年研发投入达到800万元以上,近五年承担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或省重大科研项目,累计获得专利授权5项以上,其中发明专利1项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的年平均数达到5项以上。拥有20人以上固定研究人员,其中高级(含)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比例不低于总人数的30%,具备培养高级人才的能力。有本研究领域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获得过省级以上人才计划支持。依托单位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重点实验室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占固定研究人员比例应达到35%以上。
四、工作推进情况
1、开展实验室选址踏勘。邀请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有关专家深入我县开展实验室选址踏勘,先后到云竹集团、宝丰卫浴产业园、绿松石博物馆、渔岭工业园进行实地踏勘,云竹集团原办公楼三层接近5000平方米,功能布局合理,目前资产处于闲置状态,且装修简单;宝丰卫浴产业园科创中心对面闲置厂房3000平方米,但距离县城较远,留住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驱动力不足;绿松石博物馆临近堵河,与“堵河实验室”建设初衷不谋而合,博物馆二、三楼有将近2000平方,适合建设堵河实验室,因面积受限,不利于远景发展,目前已经被桃花源运营公司租用;渔岭工业园适合远景规划实验室,但园区大部分都是工业厂房,一层层高接近7米,二楼以上层高在6.5米以上,建设实验室存在浪费资源的现象。
2、合作框架初步达成。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进行了深入沟通对接,初步达成共建“堵河实验室”合作意向,目前合作框架协议已通过法律顾问审查,待讨论通过后计划5月底正式签约。积极引导企业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两家企业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共建的企校联合创新中心获得认定备案,将6月份全市企校双进活动期间授牌。
3、项目争取实现突破。作为支撑堵河实验室建设项目卫浴科创中心建设项目获得湖北省预算内资金项目立项,争取卫浴科创中心建设项目资金400万元。《支撑卫浴五金产业绿色升级关键共性NQI技术集成及应用示范》项目自筹科研资金63万元,获得市科技局立项并结题验收。同时,卫浴五金产品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顺利通过市级专家评审。
4、积极融入科创链。为夯实堵河实验室建设基础,积极推进湖北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十堰专区竹山工作站建设,对接湖北技术交易所、万方数据、深圳清研兰亭、深圳企知道等科创数据库资源,联通光电子信息产业供应链数字平台,打通数据资源共享接口,丰富供给服务功能,实现了技术、人才、金融、场景四类创新应用,截至目前,全县已在湖北科创供应链天网平台-十堰专区入驻企业124家,为实验室建设提供了技术层面的支撑。
五、我县实验室建设存在差距
一是科研实力还不够强。以湖北三峡实验室、隆中实验室为例,湖北三峡实验室聚焦绿色化工领域,依托兴发集团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10个单位组建,专职研究人员118名到岗开展研究工作,全力攻克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难题。湖北隆中实验室依托襄阳市人民政府建设,由武汉理工大学牵头组建和运营管理,有湖北文理学院、湖北泽融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4个分中心,以先进车用材料为核心研究方向,形成材料基础科学、前沿探索、新能源汽车及交通运载装备应用的全链条关键技术。目前,我县与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建立了官方层面的产学研合作,产业技术支撑力度不够、科研实力不强,缺乏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
二是科技创新力量还比较薄弱。全县102余家规模工业企业中,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只有57家,建有率仅为55.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为2.78%。2020年、2021年、2022年,我县全社会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重仅为0.32%、0.82%、0.95%,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97、1.38和1.26个百分点。2022年全县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仅仅为1.04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41件。截至2023年底,全县高新技术企业仅为32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3.63家。
三是科技创新投入还略显不足。《湖北省科技进步条例》要求“市、县两级财政科学技术经费支出在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所占比例要逐年增长。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我县本级财政科技支出分别为3531万元、3957万元、5641万元、6150万元、7423万元;本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分别为0.78%、0.77%、1.43%、1.44%、1.64%(2022年:全市平均值为2.84%;房县为2.01%,郧西县为1.78%,丹江口市为7.78%,郧阳区为1.82%),2023年虽然我县科技投入同比增速达20.7%,但仍然处于全市之末位,与湖北省创新型县建设以及邻近县相比差距明显。
四是科技人才培养有待加强。2023年,万名就业人员中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仅为45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仅为7.32%,尤其缺乏行业领军人物、创新型技术和实用型技能人才;人才的分布不够合理,许多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主要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在工业、农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比重较小,直接影响了我县科技创新的能力和发展后劲。人才培养开发、管理使用不够科学合理,致使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高层次人才引不进。据统计,2023年全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为6236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为1965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重仅为31.51%。202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仅为546人,占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比例仅为8.76%。
五是产学研合作还不够紧密。由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存在差异,和市场结合不紧,不少研发活动主要是为拿奖项、评职称,能够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的科技创新成果不多。而许多企业却又苦于没有研发平台、技术和人才支持,找不到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成果,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步履维艰。企业承载能力不强,一部分科研成果不能在企业及时转化,成果转化缺乏利益共享、风险分担机制,产学研各方尚未建立长期、有效、稳定的合作关系。
六、工作建议
1、健全政策体系。在用足、用活、用好国家、省、市关于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县科技创新工作实际,从推动自主创新、支持科技创业、促进产学研和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在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支持创新创业载体与平台建设、加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结合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出台完整的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切实为我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政策保障。
2、加强组织领导。因工作调整,原分管领导已经担任县委宣传部长,为确保工作连续性,建议明确一名县委常委联系实验室建设工作,1名副县级领导主抓实验室建设工作,同时,组建以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组织部、县科技和经信局、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绿松石检验检测中心、县兴竹公司等为成员单位的工作专班,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合力推进此项工作,确保工作有序、有力、快速推进。
3、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为基础,国内外科研院所为支撑的产学研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招校引院”,围绕“产业链”布局“院所链”,柔性引进博士、硕士生来我县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探索构建“企业出题、院校选题、政府助题”的政产学研联合创新路径,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夯实“堵河”实验室建设基础。同时,依托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技术优势,搞好顶层设计,构建形成从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发到成果转移转化乃至产业高级化发展的科技创新全链条发展模式,为我县产业发展提供全要素、全链条高质量发展技术支撑。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选取云竹集团原办公楼或者调剂绿松石博物馆二、三楼其中一处,围绕卫浴轻工、特色矿产、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近期布局2000平方米、远景布局5000平方米“堵河实验室”物理空间,为“堵河实验室”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场所。同时,为来竹开展科学研究的博士、硕士搞好后勤保障服务,为他们提供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让他们潜心研究、扎根竹山、奉献竹山。
5、借鉴先进地区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武当实验室、隆中实验室、三峡实验室发展研究方向、预期目标、组织架构、投入机制、人才建设、支持政策等,从中汲取经验,为堵河实验室建设提供根本遵守和路径。(王彩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