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老槐树
我的家乡位于十堰市竹山县双台乡,一个被称作江西沟口的地方,属鱼塘村,彼时叫生产队。称得上是双台中心地带,距离乡政府、卫生院和中心学校只有一公里之遥。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农村生活单调,乡亲们质朴厚道,除了下雨天,几乎每天都得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却往往收入微薄,饥饿与寒冷时常侵袭着这片土地。那时的农村尚未被现代文明的灯火所照亮,没有车辆的喧嚣,也没有电视的光芒。
我小时候的岁月是在一个大院里度过的,那里居住着十几户人家,院内矗立着一棵雄伟挺拔的槐树。据院子涂姓后人说是乾隆初年,涂姓祖先亲手栽下的。它的树皮呈灰黑色,坚硬而粗糙,主树干笔直挺拔,直径近两米,需要三个成年人勉强能合抱,树的高度令人扎舌,仿佛能触及云霄,树冠宛如一把巨大的伞盖,遮天蔽日,庇护着下方的道路和院子,几公里外就能望见大树。尽管它有些微微向外倾斜,却更添了几分坚韧与不屈。树的外边有一条小堰渠,渠外石坎下,是十几米宽的竹园,外边则是三十多米高的斜坡陡坎,下方有一条潺潺的小河,乃小伙伴们最喜爱游玩之地,可摸鱼抓螃蟹,或是暑假期间寻一处浅水滩洗澡、练习狗刨。这棵古树见证了近三百年的风雨历程,它静静地扎根于此,其生命力是何其旺盛啊!岁月沧桑,雨雪风霜,它见证了双台历史的变迁。夏天茂密的枝叶间是鸟儿们的天堂,喜鹊窝点缀其间。这棵大槐树是整个双台乡境内最为高大的生物,堪称当之无愧的树木巨人。每当夜幕降临,孩子们便会聚在树下嬉戏玩耍,大人们则拿把凳子坐在树下唠嗑,享受那份凉爽。每天从树下往返的我,因此印象极深。这些画面,这些细节,如今回想起来,都成了心中一道道宁静纯粹的风景。在我11岁那年,我们家迁到了一里多外的新居,尽管不再每日与大槐树相见,但上下学时仍能远远瞧见,也经常找伙伴到树下玩耍。没想到,1999年5月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这棵古树终究承受不住自身重量而轰然倒塌。院子里的人听到巨响不明就里,惊恐地冒雨出来查看,方才知晓是大槐树倒了,纷纷摇头叹息。那天晚上我出车未归,两天后回到家就听母亲说大槐树倒了,心里顿时咯噔一下,急急忙忙跑过去看,远远就看见巨大的身躯卧在斜坡上,横跨小河,阻挡了河对面的通村公路,直至水田边。为了车辆和人们通行,有人已经用锯子锯开了部分树干,腾出路面。我随即又急忙跑到场子上,只见局部的树根连根拔断,靠外一侧部分树根还连在,大槐树所处的位置出现了一个直径4米多大土坑。我站在那,时而徘徊,时而驻足,久久不愿离去,心里难以平静,好些天心里一直难受。陪了我二十多年的伙伴,那个延续了几百年的大树离开了我们,归于尘土,再也无法见到它那高大挺拔的身姿。宛如一位慈祥的老人走完了生命的旅程,奉献给大自然最后一抹绿色,留下了太多的回忆。虽说世间万物皆遵循生老病死的过程,但是这棵老槐树的倒下,对我来说却如同失去了一位亲人!然而,时光荏苒,岁月无情,槐树的离去已成为无法改变的事实。今日的家乡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焕然一新。水泥路已通向每家每户门前,交通便利,再也不像以前肩挑背驮,下雨一脚泥。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后,植被更加茂密,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十巫高速鲍溢段贯穿双台境内,于2021年建成通车;“三通工程”覆盖全域,大部分人家都建起了两层或五层小洋楼,少数没有建新房的家庭得到了国家的资助,进行旧房屋的改造维修。远远望去,整洁美观,颇具现代新农村的风貌。新时代,新农村,新面貌,新气象,村民们的生活富裕幸福,宁静美好!时间流逝,生活依旧继续,而我梦中有时候仍会看到它,每当路过那个地方,总会不由自主寻觅大槐树的身影。故乡,一个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老槐树,那个儿时的伙伴,童年的记忆!它承载了多少人的情感!也成为我不可磨灭的“家乡印记”。虽然那个古树已不复存在,但它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脑海中,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里,穿越时光的长河,伴我一生!
感谢您的收听。如果您喜欢,请在微信公众号文章下方点击在看、留言,并转发分享给更多的朋友。您可以下载“云上竹山APP”在视听栏目中收听,还可以在竹山综合广播调频(FM)96.8兆赫节目中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作者:
刘必忠,现就职于亨运竹山公交公司,喜欢看书。
朗读者:
夏甜,竹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听竹山》栏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左右的诗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网在线投稿,并请在标题前注明“听竹山”。本节目文章属作者原创作品,如有侵权,作者自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