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为切实发挥竹山县茶叶联合会党建引领作用,提升茶产业整体效益,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竹山县农业农村局与茶叶联合会积极探索创新,于5月6日至7日,组织境内部分具备大叶茶生产条件且有生产意愿的茶企,赴宜昌邓村萧氏茶业、襄阳保康万寿茶业等地,考察当地出口大叶茶加工利用情况。
邓村位于宜昌市夷陵区,是本次考察的重点。当地山高坡陡、植被茂密,耕地资源稀缺,全乡茶园面积却达到了7万余亩,在湖北省乃至全国享有盛誉,有“中国有机茶第一乡”“中国最美小镇”之称。通过考察,邓村的成功案例归结于以下几点。一是高效茶园管理。邓村通过科学种植和精细化管理,实现了茶园的高产和茶叶的高品质,即便在夏季也能持续采茶,增加了茶叶的产出周期和总量。按照当地条件,采茶后25天左右新梢发出可继续采摘,一年可采5~6轮,每亩收入一般在6000~8000元,效益非常可观。二是机械化加工提升效率。采用机械采摘大幅提高了采茶效率,茶农每人每天可采鲜叶少则两三百公斤,多者可达四五百公斤甚至更多,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保证了鲜叶的及时处理,提升了茶叶的新鲜度和加工效率。三是产业链整合与精深加工。从原料采集到精制加工、分级包装、出口销售的一体化产业链条,不仅确保了产品的质量控制,还拓宽了市场渠道,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四是党建引领产业融合。萧氏茶业的发展经验突显了党建在促进产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该公司建设的“兴茶富农党建共建基地”,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强化组织凝聚力,促进了技术和信息交流,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本次考察时间虽短,但看点较多,对竹山茶企负责人们的震撼极大。目前,竹山县传统的单纯依赖早春名优茶,正面临采茶难、成本高,市场竞争激烈,鲜叶利用率低,效益趋于萎缩等困境,急需调整思路。在抓好大叶茶加工的同时,还需要依托科技赋能,引进和应用现代化的种植管理和加工技术,提高茶叶生产的科技含量;构建从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增强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加强茶产业中党组织的建设,发挥其在资源整合、决策引导和文化塑造方面的作用;通过茶叶联合会平台等平台,加强茶企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大叶茶加工项目,提升茶产业的整体效益。
综上所述,这次考察不仅为竹山县茶企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也为该县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通过党建引领、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整合,实现竹山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熊飞 张永毅 王驾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