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家住长江边的湖北,围绕“水”这一最大资源禀赋,正着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闪亮的足迹》,今天我们去十堰的一个小村庄看一看。
“放榜了,大家过来看下。”
记者向昊:“月底了,全新一期的清洁红黑榜放榜了。在十堰竹山县文峰乡太河村,这样的榜单每个月都会公布一次。上了黑榜的乡亲们需要在一个月内完成门口清洁的整改,而上了红榜的乡亲们则可以获得5分的奖励,到了月底可以兑换为生活用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保护家门口的环境。而今天流域治理的故事,就要从这个大山深处的小山村说起。”
每月评一次的榜单里,有个“常驻嘉宾”——吴艳,连续8个月跻身红榜,她的家到底长啥样?
十堰竹山县文峰乡太河村村民吴艳:“外面这片地都是我们家的地,种得有荷塘、鱼塘,还有月季、樱花。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景特别的漂亮,所以我们也在这里搞起了农家乐。”
山清水秀的太河村,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像吴艳一样在家门口做农家乐、民宿生意的村民不在少数。穿村而过的河流,名叫太河,蜿蜒清澈,可6年前,它却是另一番模样。
十堰竹山县文峰乡太河村村民吴艳:“这么差的环境,连我们自己都不愿意待,就更别提游客想过来玩了。”
儿时记忆中的河流变了颜色,年轻人纷纷远离家乡。改变,发生在2018年,那一年,湖北用壮士断腕的决心,全面打响长江大保护战役。几年下来,十堰累计投入1400多万元,整治太河生态,好环境回来了,吴艳也回来了。
十堰市竹山县文峰乡太河村村民吴艳:“每天在优美的环境下生活,心情也会很美的,都想留在家里面做一点事情。”
如何让绿水青山成为村民致富的金山银山?去年,湖北编制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在十堰、荆州、恩施等地,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综合治理”不是简单的生态环境整治,而是要把保护和发展统筹起来,在省里政策的引导下,太河村的发展找到了新路子。去年,村里成立了旅游合作社,50多户村民通过土地、资金入股等形式参与其中。合作社改造了村里的梅花谷景区,使它成功晋升为4A级景区。从小在村里长大的黄磊,就此成就了一番事业。
十堰竹山县太和梅花谷董事长黄磊:“当时我们最看重的,就是这个地方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所以我们选择到这个地方来投资。”
眼下,正是赏梅旺季,周末时,每天的游客可以达到上万人。景区的工作人员,80%以上都是本地村民,吴艳也在景区的茶社,找了一份工作。
十堰竹山县文峰乡太河村村民吴艳:“肯定要比外面打工好很多了,现在环境好了,游客也多了,然后再把家里的民宿提档升级一下,扩大一下规模。”
绿水青山,既是生活环境,也是生产资料,流域综合治理,归根到底就是要让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落到每一位老百姓身上,便是看得见的美景、鼓起来的荷包。围绕小流域综合治理,眼下,太河村将水土保持、水环境保护、农村垃圾污水集中处理、景区建设等工作同步推进,要让太河的水,长绿长清。现在,在吴艳的家门口,建起了一片无动力循环微湿地,它颇有讲究。
十堰竹山县水土保持局局长王万彩:“收集周边农户的生活污水,过滤槽把水过滤到池塘里,池里养鱼,鱼净化一道后,通过这里面的一个藕池子再净化一道再入河。第一节省能源,第二生态清洁,第三还能达到景观效果。”
眼下,太河流经的两个村庄,污水收集率达到了100%。围绕着这条弯弯的小河,一幅山、水、村、人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正在慢慢绘就。
十堰竹山县文峰乡太河村党支部书记薛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去年全村人均收入增长了一万五千多元,平均增幅在15%左右。”
未来,像太河村这样山美、水净、民富的村庄,还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荆楚大地上。《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力争到2035年建成520条清洁小流域。在十堰市竹山县生态环境局,我们看到了一张刚刚编制出来的霍河小流域治理规划图。
十堰市生态环境局竹山分局副局长万勇军:“你看这是生态类的项目,这是茶园、这是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有生态类、生活类的项目一共是37个。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全面推进我们竹山小流域综合治理。”
(长江云新闻记者 向昊 田畅 杜可飞 竹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