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竹山】故乡的年味儿

2024-02-19 11:17   竹山县融媒体中心   陈芳
听竹山

听竹山故事

我们为您分享一个故事

留一段记忆

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

今天为您分享的文章题目是:


故 乡 的 年 味 儿

作者:谢心红


每到过年时节,我总会想起小时候在故乡过年的情景,那撒在心头,融入血脉中的“年味”悠悠荡荡,历久弥新,挥之不去,令人回味。
我的故乡在鄂渝交界的边远山区,那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小时候,我和其他孩子一样,总盼望过年。临近年底,就扳着指头数还有几天过年。因为在我看来,过年似乎就是小孩子的节日,能够实现很多愿望——平时要写作业、打猪草,过年能一门心思玩了;过年能收压岁钱,新的一年有钱买作业本了;过年能穿新衣服、新鞋子、吃好的;过年还能走亲戚、串门子、放鞭炮……这些简单而又实在的收获,会让我无比满足和快乐!
置办年货,在我老家叫“忙年”。忙年,要杀年猪、装香肠、打汤圆。四十多年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农村缺吃少穿,全家人一年的油水就指望猪了,能杀过年猪的人家不多。

网络图片


主家在杀猪这天,还要请左邻右舍聚餐,也叫喝“年猪汤”。既联络感情,也表示祝贺。一伙人在完成肥猪除毛、开边、摘内脏之后,杀猪匠就开始分割猪肉了。这时,主妇就请师傅选下一大块还冒着热气的猪肉来,随后餐桌上便有了鲜嫩的肥肉和暗红的瘦肉,这是世上最新鲜的肉,也是地道的土猪肉。
故乡的年,从“腊八”正式拉开序幕。这天一大早,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煮“腊八粥”,各家各户做的腊八粥不同,大多是用各种米、豆、花生与各种干果熬制的,寓意昭示着五谷丰登,粮食丰收。
过了“腊八”,大小商铺的货架上就陆续摆上年货了。只不过那时候很多日用品都凭票供应。但即便如此,过年也是商铺做生意的旺季,无论如何他们也要想方设法备足年货,生怕耽误了这季商机。每逢赶集时,四面八方的人都从乡村土路上涌向集镇。放眼望去,只见那黑压压的人群里,有买烟酒糖茶的,有买鸡鸭鱼肉的,有买鞭炮香纸的,有买春联年画的,还有买衣服鞋袜的……你若走进人群里,几乎寸步难行。当人们把各种各样的年货乐滋滋地搬进家里时,年也就红火喜庆起来了。

网络图片


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家家户户大扫除,在我老家叫“打扬尘”。儿时的我觉得“打扬尘”挺有意思,看到大人们都在忙,怕灰尘弄脏了身子,男人们便戴上了帽子,女人们则围上了头巾,他们把扫帚绑在一根长竹竿上,使房梁、檩子及旮旮旯旯都能扫到。准备工作做好了,就把屋里的箱子、柜子、桌子等所有能搬得动的家具,都搬到院子里擦洗一遍,对房屋里的灰尘进行彻底打扫,然后再把东西搬进去,或者把仅有的几件家具变换一下位置摆放,顿觉干净整洁,焕然一新。
到了大年三十,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鞭炮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大人小孩还要忌嘴,只准说好话,不能咒骂人,睡觉叫享福,吃饭叫用膳,外出叫出行,等等。当然,这一天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既要写春联贴春联,还要做团年饭包饺子。小时候,商店里没有春联卖,自家和邻居家的春联,都由外婆吩咐我写,其实我那毛笔字,是染匠送礼—拿不出手啊。
那时写春联,无非都是“童言无忌、开门大喜、迎春接福、六畜兴旺”之类,不管内容怎样,用外婆的话说,只要喜庆就行。“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等通俗易懂的祝福,也就深深地扎根在了我的脑海里。在那时,我也知道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在那时,我知道了写好春联如何贴,如何区分上下联。在那时,我知道了为什么要贴门神,也知道了秦琼、尉迟恭等成为门神的典故。我还特别关注各家各户的春联,也碰到一些啼笑皆非的现象,有不少老百姓贴春联没啥讲究,前后门对联颠倒,人与畜对联混淆,上下联反贴的情形时有发生。当然,这天的重头戏还是中午的那顿“团圆饭”。这顿饭把过年的喜庆气氛推向到了极致。家里人无论你身在何方,但凡能够赶回家的,都必须回来吃这顿团圆饭。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在一挂长鞭的爆响中,全家人于堂屋里的供桌前祭祀过列祖列宗之后,就围坐在餐桌旁,开始享受丰盛可口的大餐,尽享人间的天伦之乐。

网络图片


除夕,吃过晚饭,还要“守岁”。所谓守岁,就是一家人围坐在火炉边一起聊天,汇一汇一年来的收成,盘一盘一年来的开支,想一想新一年的打算。到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也有了电视,人们一边欣赏着《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家长里短地聊到天亮。长辈给小孩的枕头下放了压岁钱,乐得小孩子们屁颠屁颠的。当晚,要燃放鞭炮“封财门”,封好财门后所有家人都不准随意外出,只有放了爆竹开了财门才能出行。到了午夜,开始燃放爆竹开财门,以示新年来临,期待一年大吉大利。  
大年初一,人们都起得很早,穿新衣着新鞋戴新帽,打扮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吃过甜酒汤圆,就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贺新禧。男人们大多是去给岳父、岳母拜年,小孩子给舅舅、舅妈拜年。当然也有按辈分及亲近程度,给五湖之内的长辈拜年,给同辈拜年,在不断重复着“新年好”的祝愿声中享受着新年的快乐。
正月初二这天,在农村属于最闲散的时候。有人就组织踩高跷、玩狮子,划彩船,到比较富裕、开明的人家去拜年,组织者说些恭喜发财之类的话,主人则送上数十元或上百元的喜钱儿。有的还配上一条“丹江”或“鸿雁”牌的香烟,他们就跳着、舞着到别人家去了。
直到正月十五以前,都是走亲访友的日子,村村寨寨也都沉浸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之中。

网络图片


到了正月十五,便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这是春节过后第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很多地方都观花灯,猜灯谜,舞滚龙,划彩船,放烟花,热闹非凡。不过,在我老家过元宵节似乎比较简单。记忆里,家家户户都要吃白白圆圆的汤圆,挂红彤彤的灯笼,赏明明亮亮的月亮。夜深了,一家之主还不忘对全家人叮嘱一番:“这年过了,节也过了,打明儿起,你们都收回心思,各忙各的吧……”
随着岁月的流转,在城市生活的我,已经离开故乡很多年了,对年也多了一份更为真切地理解。如今的年货更为丰富,团年饭的菜肴也更为齐全,各式烟酒糖果更是应有尽有。但在这个离过年越来越近的日子里,我的内心更为向往的还是故乡那种热闹、简单、自然的过年方式。
时光荏苒,岁月不居,故乡的年味宛若一坛老酒,在时光深处,散发着甘醇而清冽的香味,一点点地渗透到我的心底。我想,这大概就是故乡的年味所给予我最大的精神依恋吧!
感谢您的收听。如果您喜欢,请在微信公众号文章下方点击在看、留言,并转发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载“云上竹山APP”在视听栏目中收听,还可以在竹山综合广播调频(FM)96.8兆赫节目中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作者:
谢心红,男,汉族,1958年3月出生,笔名欣鸿,竹山县科技和经信局退休干部,现为竹山县作协名誉主席,在珠海出版社出版《欣鸿微型小说选》,在长江出版传媒出版小说集《县里乡里村里》。


朗读者:
夏甜,竹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听竹山》栏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左右的诗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网在线投稿,并请在标题前注明“听竹山”。本节目文章属作者原创作品,如有侵权,作者自行负责。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