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竹山】最是柳林腊肉香

2024-02-19 10:02   竹山县融媒体中心   陈芳
听竹山
听竹山故事
我们为您分享一个故事
留一段记忆
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

今天为您分享的文章题目是:


最是柳林腊肉香

作者:徐炜


“腊七腊八,腌鱼腌鸭”,年关将至,乡村的年味就浓郁起来了,人们都着手腌制腊货了,家家户户从早到晚弥漫着柴火熏腊肉的烟火味儿。日子在这烟火气息里流逝,而人情味却在烟火里滋长。

腊肉在我国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周朝的《周礼》和《周易》中有关于“肉脯”和“腊味”的相关记载。古时候朝廷里设有专门管理官员和百姓纳贡肉脯的机构,民间也有学生用肉干赠送老师作为学费和礼物的相关习俗。据传孔子当年教弟子便是每人收3块肉干来作为学费,这种肉干在当时叫做“束修”,被认为是我们今天腊肉的最早版本。

我的故乡柳林,藏在秦巴山深处,是腊肉的盛产地,熏制腊肉的历史悠久,远近闻名。从前柳林人对食物没什么保鲜技术,仲冬季节人们会将吃不完的各种肉类进行腌制,通过熏干或风干等步骤制成各种腊味,以便食材能保存得更长久,在寒冬也能吃上一口,却歪打正着地成就了这道让人魂牵梦绕的美味。

腊月的天气最宜风干腊味,走走柳林乡村,瞧瞧家家户户屋里挂着一条条的腊肉,便知晓“腊月”之名,恰如其分。



柳林腊肉制作十分考究。首先对猪肉“腌腊”,选用正宗柳林土猪肉,将新鲜猪肉进行分割开,再把食盐、花椒、辣椒、生姜等调味料均匀涂抹在猪肉上。腌制放盐应严格把握,盐量不宜过多,过多肉太咸不能入口,少了又会造成肉质损坏,香味不够。然后将“腌腊”完毕的肉料放在木桶中,盖上盖子。肉块腌四天左右,就可以拿出挂起来晾干水分。接着就进入到腌制“柳林腊肉”最重要的环节——熏制。将铁钩或粽叶片从肉条小洞中穿过,随后挂在柴火房里熏烤。

熏腊肉也有讲究,农户一般利用烧饭时柴火的熏肉,但也有选用松枝、桂枝、香椿枝专门来熏肉的。腊肉熏制的火候要严格把握,火不能太大,要慢慢熏制。熏制时散发出来的香味,瞬间弥漫了全屋,涟漪一样扩散开去,真可谓“一家熏肉,全村闻香”。这熏制过程虽是慢工细活却又充满韵味,等猪肉烤出了油、熏上了色,便具有了腊肉的真正品质,散发出诱人的香味,飘香十里。看到黄灿灿、亮晶晶的腊肉,闻着沁人的香气,柳林人便有了收获般的满足,孩子们便知道离过年不远了。这样熏出的腊肉无论放多久,吃起来都有浓浓的松烟柏香,一入口中油水浸牙,豪放的感觉油然而生。

腊肉清洗也有章法可循。在柳林乡,一般都会把腊肉块放在火上,烧掉附在肉皮上少许猪毛。盆中倒水让腊肉在水里浸泡,再用刷子洗刷,最后用清水反复冲洗,腊肉才展现出它的“真容”——金黄的猪皮,鲜红的瘦肉,透亮的肥肉。切腊肉要选用锋利的菜刀,循着纹路切成带皮薄片,这样的肉片颜色好看,瘦肉鲜亮如火,肥肉油亮透明。



正宗的柳林腊肉,随着时间的沉淀,其风味愈加浓郁。时光流转,历经春日的温煦,夏季的炎热,秋日的萧瑟,直至冬季的严寒,柳林腊肉能够持续保鲜至下一个腊月。每有宾客到访,腊肉总是作为待客的压轴菜,柳林人会小心翼翼地取下存放已久的腊肉,洗净后切成薄片,烹饪方式多样,不管是涮煮还是快炒,烹煮完毕盛上桌,那一口咬下去,就能感受到肉质的精华,油润而不沉腻,质地柔软又不失弹性。腊肉的油脂渗透到青菜和米饭之中,催人食欲大开。若与梅干菜一起做蒸碗,更是香气扑鼻,入口即化,真是人间难得的美味。

至于柳林腊肉的吃法,那真是太多了。其中以鲜笋搭配腊肉炖汤最为人称道。这碗汤,腊肉的选择极为讲究,必须带有适量的肥膘,以平衡竹笋的清新苦寒。腊肉的丝丝肥美,为笋片带来了温润与香甜,令笋片更加甘美,吸饱了汤汁的精华,口感鲜美至极。一桌腊肉炖竹笋,食客们争相品尝,转瞬间便见汤盆见底。尽管竹笋被誉为极品之鲜,但在柳林腊肉面前,也黯然失色,成了配角。记得在2023年,我有幸于柳林一位老乡家中享受到了最正宗的柳林腊肉炖竹笋。腊肉与冬笋的完美结合,就如同金风玉露一相逢,腊肉香和新鲜脆甜在这炖汤中浑然天成,交织出了浓郁的奶白色汤汁。一端上桌,那股香气就足以让人垂涎三尺。我急忙舀了一碗尝试,那香浓的滋味几乎让我这个文科生无法用言语来形容。鲜脆的竹笋,每一寸都吸收了腊肉的野味,烫烫的,炙热地滚动在舌尖味蕾的每一个角落,暖洋洋地舒畅到胃里。



腊肉是柳林人的乡愁。它带着一份岁月的沉淀和乡土的纯真,就如同乡间那些古朴而不事张扬的老农,并不华丽,却充满着不变的真诚和淡淡的坚韧。它见证了时光的变迁,却始终保持着自己最原始的风味。要真正领略柳林腊肉的精髓,就仿佛是重新走近并深刻理解家乡的历程。孩提时候,腊肉的独特香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如今的我,看惯春花秋月后再回头慢慢品味,才能透彻理解柳林腊肉中那份随着时间慢慢沉淀的细腻与深沉。

由于腌制腊肉的文化久远,所以在柳林民间,繁衍出了许多与腊肉有关的习俗。譬如结婚这桩喜事,腊肉经常作为男方家里的礼品之一,如果没有腊肉就显得男方家不重视这桩婚事。想想,也有他的道理。譬如走亲串戚,若主人家做腊肉待客,这便是招待客人的最高待遇。柳林人吃腊肉的习惯,与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性情相匹配。所以在农村,若哪家窗户飘出了烹饪腊肉的香味,那不用怀疑,这家一定来了重要的客人。

有古老的故事,当然也有今日的故事。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为保护和传承“柳林腊肉”品牌工艺,乡里成立了农产品发展中心,对腊肉进行科学研发加工,让柳林腊肉也插上“翅膀”“飞”出了山沟沟。



如今在柳林,腊肉并非稀罕之物了,乡域内的饭店和特产店里,随时都可买到。以往“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柳林腊肉,如今成了知名特产,同柳林粉丝、柳林核桃等土特产,经加工和真空包装,销往全国各地。柳林腊肉早已不是一种食物,而是一种悠远的记忆,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情混杂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头。在未来岁月,我坚信柳林会借助着“柳林腊肉”释放的品牌红利,站在农村电商发展的“新风口”,以匠心致初心,在传承与创新中执着探索,让柳林“味道”飘得更远,香得更久。


感谢您的收听。如果您喜欢,请在微信公众号文章下方点击在看、留言,并转发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载“云上竹山APP”在视听栏目中收听,还可以在竹山综合广播调频(FM)96.8兆赫节目中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作者:

徐炜,出生于199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就职于柳林乡政府。喜欢用文字抒发情感,记录生活。


朗读者:

夏甜,竹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听竹山》栏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左右的诗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网在线投稿,并请在标题前注明“听竹山”。本节目文章属作者原创作品,如有侵权,作者自行负责。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